1997年-2007年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期间并没有发生重大的事件对税收政策有太大的影响作用. 其间,主要还是沿用1994年制定的各个税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修改. 我们国家的税收政策重大变动主要有三个: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7年企业所得税改革. 附税收政策定义: 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税收政策是和预算政策一起发展的。

税收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税收负担问题。

税收政策与税收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都是指导税收分配活动的准则,但税收原则是指导税收行为的思想观念性的准则,具有指导意义,且较宽泛;税收政策是税收行为的指导准则,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必须执行。

此外,税收原则具有普遍性,税收政策具有时间性。

税收政策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税收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制定的。

税收政策有总政策和具体政策之分。

税收总政策是根据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实践中所必然发生的基本矛盾而确定的,是用以解决这些基本矛盾的指导原则。

又称“税制建立原则”。

税收具体政策是在税收总政策指导下,用以解决税收工作中比较具体矛盾的指导原则。

税收总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税收具体政策则应随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税收总政策是建立各项税制的指针,而税收具体政策在每项税收制度中的体现就不尽相同。

税收总政策是指国家的税收政策,具体税收政策是指某一税种的政策。

税收总政策及其指导下的具体政策,对于税制的总体布局和税种结构的建立,以及各种税的税率、税目、减免、课征环节等税制要素的确定都十分重要。

税收总政策和税收具体政策不明确或不正确,就会使税制的建立和改革发生偏差和失误,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记得采纳啊

近代中国赋税制度的特点?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政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遭受破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有所发展。

税收制度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由以田赋为主逐步转向以工商税收为主

清朝后期(1840~1911)税收以田赋为主,但田赋加名目繁多,主要有:按①粮津贴②厘谷③亩捐等。

清朝后期有海关税、矿税、当税、烟酒税等这个时期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封建割据,地方税收管理权增大,中央管理权缩小。

②丧失了税收管理的独立自主权。

海关受帝国主义控制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这一时期国家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 地方军阀各自为政 没有统一的税收制度。

但田赋依然为正供,包括地丁、漕粮、杂税等当时各地赋税种类多,附加费实际大大超过正赋。

北洋政府虽然对田赋进行过某些调整,归纳税目、限制加税等,但旧的附加并入正税后又出现了新的赋税,农民的负担更重了。

这时的关税包括进口税、出口关税、子口税等这一时期在税收管理方面,开始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1913年 北洋政府整理税制,公布国家税与地方税税法草按,次年加以修订。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1923年又根据当时的宪法规定,发表整理税制计划书,划分中央、地方税收,税种略有简并,但均未能付诸实施。

国民政府时期

1927~1949这一时期的税制,企服快车面为适应对原有税种进行整理改革;另企服快车为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开征了一些新税种。

土地税整理田赋附加,取缔摊派 并于1941年实行田赋改征实物一适应当时财政经济的需要。

1930年颁布土地法,规定开征地价税和土地增值税。

19420年开征战时消费税和实行盐专卖。

这一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1928年起实行中央、省两级财政体制 明确划分国家税与地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