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债政策的利率效应是指,通过调整公债的利率水平和影响其供求状况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或抑制性效应。

公债政策的利率效应主要是通过确定公债发行利率和改变公债价格来实现的:

①确定公债的发行利率。

通过改变公债的利率水平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从而达到影响整个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目的。

调低公债的发行利率,可以带动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调高公债的发行利率,可以推动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抑制总需求。

②改变公债价格。

公债价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

政府大量买进债券可以刺激公债价格上升,使利率水平下降产生扩张性效应;政府大量抛售债券则会使公债价格下降,使利率水平上升产生紧缩效应。

在经济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改变公债利率和价格来达到宏观政策目标。

总之,有利必有弊,公债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自然也有一定的弊端。

公债作为一种债务,它是需要定期还本付息的,其财源来自于税收和其他收人。

为偿还公债而引起的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社会公众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形成对国家政府及其人民的公债负担。

从政府层面而言,政府发行公债就是政府债务的形成过程、而还本付息便构成政府的负担,当债务过大时,就有产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从社会公众层面而言,不论公债资金的流向和效益如何,公债的偿还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得依靠税收,这必然会形成纳税人的负担,而当政府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方式来暂时偿还公债时,实际上是把偿还的负担转移给下一代人,这不仅仍要加剧下一代纳税人的负担,而且还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经常项目支出工具

经常项目支出工具,主要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①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支出,主要包括:

行政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等。

由于购买性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因此,根据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购买性支出工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需求,以及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的调节。

当社会总需求明显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压力过大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性支出的政策,减少需求;反之,当社会总需求明显低于总供给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可以采取增加购买性支出的政策,以刺激需求。

并且,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政府购买性支出政策可称得上是实现反经济周期、合理配置资源、稳定物价的强有力工具。

关于税收政策确定管理效果和税收政策确定管理效果不明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