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同一个商标名称可以注册多个类别。根据商标法和尼斯分类规则,商标注册按商品/服务的类别划分(共45类),企业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多类别注册,甚至全类别覆盖。以下是构卓企服具体说明和策略建议:

一、多类别注册的合法性

1、国际分类规则

全球采用尼斯分类(NICE分类),将商品和服务划分为45个类(1-34类为商品,35-45类为服务)。

示例:

第25类:服装鞋帽

第35类:广告销售

第43类:餐饮服务

允许跨类申请,只要不与他人在同类在先商标冲突,同一名称可同时在多个类别注册。

2、一标多类申请

中国支持一份申请提交多个类别(需按类别数缴纳官费),无需拆分提交。

二、多类别注册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全面保护品牌

避免他人“搭便车”,如“农夫山泉”注册第32类(饮料)的同时注册第5类(医用饮料),防止跨界模仿。

2、提升品牌价值

多类别商标可评估为更高无形资产,融资或并购时更具优势。

3、降低维权成本

若他人跨类使用相同商标,可直接以侵权起诉,无需依赖《反不正当竞争法》。

风险与成本:

1、注册成本增加

国内官费:300元/类(电子申请),10个小项以内;若委托代理机构,服务费约500-1000元/类。

2、维持成本高

每10年需续展所有注册类别,全类注册续展费用达1.35万元(45类×300元)。

3、使用风险

若注册类别中连续3年未使用,可能被他人申请撤销(“撤三”)。

三、多类别注册策略建议

1、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核心类别

必选当前主营业务对应的1-3个类(如电子产品选第9类)。

第二步:关联类别

覆盖上下游(如手机厂商增注第35类“零售”、第42类“软件”)。

第三步:防御类别

选择易被抢注的类(如第35类“广告”、第25类“服装”)。

2、低成本防御技巧

文字商标优先:注册纯文字商标(如“华为”),比图形商标保护范围更广。

小项精简:每类选择10个以内关键小项,避免冗余。

监控商标公告:发现他人抢注时,及时提出异议(成本低于主动注册)。

3、国际注册同步

通过马德里体系,一份申请覆盖多个国家(基础注册费约1.4万元+各国单独收费)。

总之,多类别注册是品牌保护的“战略地图”,需平衡防御需求与成本。建议企业至少覆盖主营业务类+易被抢注类(如第35类),并定期评估扩展类别,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