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专利转让了5.2亿元,研究团队分走4个亿,还一举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这个卖了大价钱的专利名字叫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建筑外墙隔热保温、板材、管道保温等行业。想了解更多商标注册知识,或是其他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企服快车商标知识产权专利检索我们有问必答!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创造了一项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纪录。他们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价值5.2亿元,毕玉遂团队分得4个亿。
为啥专利转让能分4个亿?
“这不是学校给了毕教授4个亿,而是毕教授帮学校挣了1个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说,学校对毕教授的奖励不是特殊照顾,我们作为山东省3所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政策允许成果转化收益的80%划归科研团队所有。
不仅学校给力,还有一项政策让毕教授得到了实惠。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4亿元专利转让费要交1.4亿多元的税。到了2018年,国家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一政策,让我少缴7000多万元个税。”毕玉遂说。
这个卖了大价钱的专利名字叫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
说起来简单,但是合成不含氯、不含氟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在毕玉遂之前,对国际化学界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建筑外墙隔热保温、板材、管道保温等行业。
要生产这些产品必须用发泡剂,欧美国家已经研发出四代聚氨酯发泡剂,但都含有氟氯元素,并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
毕玉遂认为,自己可以挑战化学发泡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白手起家会如此难。
“没有研究基础,写不了项目书,我没法申请科研经费,钱都得自己垫。”毕玉遂说,再加上的确没有任何现成基础理论,光是琢磨理论就花了5年。直到2008年,毕玉遂终于有了完整思路。他开始与儿子一起搞试验。
2011年,他们终于合成了反应所需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新物质。这个新物质不含氯氟,不会破环臭氧层。
中国人可能研究出了不含氯氟的化学发泡剂!2012年初,试验刚有进展,几个国际化学巨头企业闻风而至,要求参观、检测、合作。
“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化学发泡剂到底行不行。”毕玉遂答应了一家化学巨头,带着样品应约到华东理工大学检测。
“测试时,我们的样品一滴都不敢外漏,生怕泄密。”毕玉遂回忆说。检测结果很理想,毕玉遂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发泡剂研制成功本来是件高兴事,但毕玉遂却发现他的成果被人盯上了。
当时,外国企业提出要与毕玉遂合作,但他没同意。原本以为事情过去了,可在2013年国庆期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去上班,发现我们办公室都被撬了。”毕玉遂回忆说,实验室被盗走18台电脑硬盘。
幸运的是,毕玉遂为了防止技术被窃,从来不在实验室放任何相关资料。
毕玉遂心想,发泡剂专利保护必须抓紧了。但他担心泄密,一直不敢提交。直到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情况后,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
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作了批示。之后,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最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提交了4件中国专利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017年,“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网布局完成,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
现如今,很多国外企业都想找毕玉遂合作。“这就是核心专利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处,他们想用这个技术,就只能找中国。”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