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去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
华为苹果签署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虽然刚刚公布出来,倒不是新闻,因为去年在小圈子里就已经传了很久,如果不是中国专利按规定要求备案,相信还会按传闻流传。
客观的说,华为向苹果授权专利与华为手机无关,向苹果授权的专利猜得不错更多是4G标准必要专利。按照爱立信与苹果的授权费用估算华为每年可以收到上亿美元有点高估,因为爱立信不仅拥有4G标准必要专利,更拥有很多2G、3G的标准必要专利,因此爱立信的授权费用肯定比华为高出不少,之前业界传闻华为的费用应当在6000-8000万美元,远低于爱立信每年向苹果收取的2.5-7.5亿美元的专利费用。
说起手机专利收费,很多专家都建议手机品牌应当多申请专利,因为在与诸如爱立信、nokia、高通等专利巨头洽谈专利授权时可以少支付专利费,其实远不是如此,因为包括Nokia、爱立信、高通等希望收取专利费的巨头大都根本不做手机,交叉授权根本无从谈起。
华为与爱立信的交叉授权更多涉及的是电信设备,华为手机也一样需要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费,此次之所以华为苹果交叉授权是苹果向华为支付专利费,也是因为华为作为全球主流电信设备商拥有4G等标准必要专利,与华为手机关联度并不高,当然苹果的这些专利华为手机应当可以使用。
手机品牌需要建立自家的知识产权战略,不过这些专利更多在与竞争对手涉及专利纠纷时有用,就像三星与苹果的专利大战,面对爱立信、Nokia这种不做手机的专利授权,更多还是要依靠谈判、诉讼或仲裁解决问题,而不是交叉授权。
年初遇到台湾的媒体,谈起台湾企业在通讯领域专利太少,面对5G即将来临,说台湾政府鼓励企业及早布局专利,其实这种说法纯属无知,通讯标准的制定被几家 电信巨头垄断,包括爱立信、华为、高通以及Nokia、中兴等,其他厂商因为地位或影响力不够,根本进不了标准起草组织,及早布局专利根本无从谈起,手机厂商只是通信技术标准的使用者,想布局标准必要专利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即使华为能够在交叉授权中获得利益,不过这些也与华为手机没有本质关联,没有华为手机,这部分利润也是华为的,任正非也不会因为有了专利收入而降低对华为手机的利润要求。
小米购买了不少专利,其真正意图不是为了高通、爱立信、Nokia而是担心华为、中兴,这几年虽然华为可以向海外手机品牌收取专利费,不过就像爱立信、Nokia一样在中国市场很难收到,未来几年大陆手机品牌的专利战难以避免,小米只不过提前布局。
前几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他们已经决定对8家电子产品公司展开337调查,这8家公司包括索尼、三星、LG、摩托罗拉、黑莓,以及来自中国的联想、 中兴、HTC。引发媒体对大陆手机专利储备不足的又一轮炒作,道理也一样,这与中国手机品牌专利多少一样没有必然关系。
其实发起337调查是一回事,最终是否缴纳专利费是另外一回事,之前中兴曾六次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337调查,两次起诉方撤诉,四次仲裁时起诉方败诉,中兴并没有损失多少,这几天因为中兴被调查股价降低不少完全是投资者不了解内情。
对于此次被调查的联想、中兴等公司而言,都拥有很成熟的专利运作团队,对337调查并不陌生,作为媒体及消费者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即使败诉了要缴纳专利费,也是符合国际规则的正常行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