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法的常见术语,是计算所得税的基础。一般来说,应纳税所得额是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的乘法。
一、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
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在纳税期间按照规定扣除的各种费用后,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的所有应税所得额的余额。
1.不同的所得税有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日常生活中的所得税包括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下:
(1)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扣除前一年度的非税收收入、免税收入、各种扣除和可以弥补的余额。
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总收入-无税收入-免税收入-各种扣除-前一年的损失
(2)个税
居民个人以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减去6万元起征点及其专项扣除、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6万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专项扣除-其他扣除
2.应纳税所得额不是要缴纳的税款,而是计算税款的依据。
所得税公式为: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二、经典案例
小王是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2021年12月发工资2万元,“五险一金”专项扣除4500元,共享专项扣除3000元。
(一)应纳税所得额
12月应纳税所得额=20000-5000(起征点)-4500-3000=7500元
(二)应纳所得税
12月份的应纳所得税额=7500*10%-210=540元,根据综合收入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