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由改革前的12983件增加到20197件,增长了55.5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改革前的3.50件增加到5.80件,增长了65.71%;有效注册商标量由改革前的139977件增加到308859件,增长了120.65%;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由改革前的84个增加到127个,增长了51.19%。
改革后知识产权各项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增长速度均达到50%以上,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驱动力。
高位推动,步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快车道”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将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列入重大改革任务清单和先行先试事项,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指标。
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15条具体措施。
2020年,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重点从五个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021年,出台了《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条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标志着知识产权工作迈上了法制建设的新台阶。
近期,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重要文件,对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征程作出整体部署。
重点推进,奏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强音”
一是组建知识产权国家级专业机构。
主动争取,积极协调,2020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建设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1年9月,通过验收并运行。
该中心主要是面向全省新能源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以构建集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于一体的工作机制,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为目标,对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新格局。
以中国(山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依托,在全省设立了11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分中心和110个工作站,省市县三级联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三是打造多维度协同保护机制。
为促进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综改示范区联合建立了省内首个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
与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建立保护协作、诉调对接、执法协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20、2021年分别牵头签订了华北五省区市、中部六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书,与沿黄九省签订了《黄河生态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书》,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组织举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中部高质量发展论坛”。
各市也与邻省的市签订执法合作协议,推动解决跨区域保护问题。
多措并举,打好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组合拳”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在综改示范区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11家公共服务机构、28家社会化服务机构入驻开展业务,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打造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高地。
在临汾市建成全省首个以医药为特色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
此外,山西省产权交易中心、山西春汾科创投资集团、北京中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成立了中知(山西)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限公司,为省内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
二是开展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
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合作,与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站通·全省行”活动,中知(山西)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限公司建成并运行,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供平台支撑。
截至2021年底,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由改革前的1.75亿元增加到4.41亿元,增长了152%。
三是实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积极挖掘具有地理标志特质的产品,把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作为发展产业、富裕百姓、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申请速度,强化市场知名度,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拥有地理标志产品27个,地理标志商标100个。
“山西老陈醋”“吉县苹果”列入首批100个受欧盟保护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大同黄花”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
“吉县苹果”“万荣苹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筹建名单。
四是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工程。
认真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8家。
扎实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获批国家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
太原市入选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获得中央1.5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五是开展专利奖评选激发创造活力活动。
设立山西省专利奖,对在技术创新与专利实施中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项目给予奖励,通过奖项评选充分激发创新潜能,鼓励引导创新方向,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和转化运用。
2019年以来,共举办山西省专利奖三届,134个项目获得省专利奖。
此外,8个项目获得第2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创历史新高。
创新方式,练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本功”
一是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点。
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中心筹建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运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产业园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目前,山西省共建成三个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网点,初步形成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网点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辐射更多行业和区域。
二是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便利化。
在全国首批建成涵盖专利、商标等主要知识产权“一窗通办”政务服务窗口,在全省布局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商标受理窗口7个,商标品牌指导站63个,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网点布局,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面向企业、产业、基层,为创新主体提供“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优质知识产权政务服务,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在太原理工大学设立知识产权研究院,在太原师范学院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实现了山西省知识产权本硕专业人才培养零的突破,为山西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障,为知识产权学术研究、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提供更广阔舞台和更大发展空间。
与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培训,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和选学内容,加强党政干部知识产权素质培养。
与省内外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合作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