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在加速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开放许可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截至目前,超过11万家中小企业受益于开放许可专利推送,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为专利的更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2021年6月1日起,新修改的专利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的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为专利转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专利权人只需自愿声明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后,任何人可按照声明的价格和标准支付费用,即可方便地获得专利实施许可。随后,于2022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推动着这一制度平稳而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理念不断传播,许可项目逐渐涌现,服务市场也在不断完善。这为全国范围内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对多” 拉近供需距离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许可方式,它实现了权利人一视同仁、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高谈判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近年来,宁波永耀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专利开放许可的优势,通过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平台了解到相关信息,迅速与专利许可方对接并签署了专利许可合同,成功转化了一项电力相关专利,为企业带来了不俗的利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军华表示:
“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畅通了专利转化渠道,放大了转化收益。企业技术难点与专利数据库信息的精准匹配,提高了专利许可与被许可方的对接效率和成果转化成功率。”不仅如此,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还为中小企业降低了实施专利转化的风险。南京元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试点工作中与南京邮电大学签订了共29件专利的开放许可合同,每件专利可免费试用一年。公司知识产权部经理胡引引表示,这为公司提供了一年的缓冲期,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促成了双方深度合作。
“点到面” 打通转化堵点
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是一项新的实践,各地如何确保这项工作有序运行?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筹指导下,全国22个省(区、市)纷纷印发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试点地方通过连接高校院所、经营主体、服务平台等,促进专利价值更快地实现。
在北京,清华大学联合多个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专利开放许可专场路演,发布了涉及智能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的9项成果,取得了超过3.4万人的参与。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表示:
“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正推动更多创新技术更简便、更快速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广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电力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开放许可专利。公司在2023年促成了南网储能2个专利包共7件专利的成交,成交金额达420万元。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方不仅加强了统筹协调,还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各地知识产权交易机构纷纷探索开展开放许可专利挂牌、估价、签约、结算、鉴证、争议解决全流程服务。试点地方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推送等方式,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发布体系。
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相关规则进行了细化。2023年1月20日,这一制度正式施行,从试点工作走向全面落地。试点的成功成果如同嫩芽一样,正在孕育出创新发展的繁花。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