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勇在会上指出,恶意诉讼不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也破坏诉讼秩序、浪费诉讼资源,损害社会诚信关系,必须依法惩治。
自2022年7月起,最高检组织开展了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各级检察机关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典型案例与恶意注册线索移送
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领域,检察机关监督办理了一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例如,某公司涉嫌大量恶意抢注上市公司商标,湖南检察机关经调查核实后,建议法院认定恶意诉讼并驳回诉讼请求,同时将恶意注册线索移送有关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审查已将72件商标宣告无效。
浙江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并处理了一批在“中国布艺名镇”许村镇通过抢注花型著作权实施虚假诉讼的线索。
对33个民事案件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法院已全部再审改判;同步将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推动刑事立案19人。
广东检察机关发现某文化传媒公司假冒音乐电视作品著作权人,以KTV经营者侵权为由批量提起虚假诉讼5800余件。
最高检挂牌督办,指导广东、山东、陕西等九省市检察机关依法启动民事监督程序,并将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批准逮捕5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已经依法提起公诉。
未来工作重点与强化法律监督
未来,检察机关将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
1.压实责任:督促各省级院结合当地实际,加强业务指导,做好线索整合、案件调度、力量调配等工作。
2.强化一体履职:继续督办指导重企服快车影响案件,统筹推进案件办理。
3.深挖案件线索:坚持依职权监督与依申请监督相结合,广泛收集案件线索。
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类案检索、模型构建等功能,赋能法律监督。
4.建立健全投诉机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通道和检企联络渠道,建立健全恶意诉讼投诉线索移送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