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tracking(眼动追踪)+mindfulness functions(正念功能)”≈脑机接口。
是的,马斯克旗下Neuralink还在招募病患准备真人实验,这边Apple Vision Pro已经实现脑机接口功能,且不用在大脑里面植入微型电极。
就这已经是独一无二,科幻级别的东西了,除了好莱坞电影——比如《钢铁侠》——你在其它地方根本看不到实现这玩意。
图:《钢铁侠》,来源:网络
与竞品——Oculus和Pico——相比,Vision Pro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者是VR(虚拟现实),后者是MR(混合现实),拥有完全不同的理念:
Vision Pro要做的是放大现实世界,而不是沉浸在“没有灵魂”的虚拟世界——这或许是基于产业趋势和财务因素的考虑。你看,专注于虚拟世界的Meta,业绩惨不忍睹。
图: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源:网络
2022年Meta的Reality Labs业务(主要由Oculus的硬件、软件和内容生态组成)营收21.59亿美元,经营亏损137.17亿美元,而且趋势是越来越坏:
相比2021年,Reality Labs营收同比减少5%,亏损的幅度加大,盈利利润率从-448%到-635%。全靠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等现金奶牛事业部组成的Family of Apps板块玩命输血。
图:Meta分部业绩,来源:SEC
再看国内的Pico,据豹变消息今年2月份Pico“优化”了15%左右的员工。
占据行业大半壁江山的Meta都顶不住,Pico不好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笔者认为,苹果VisionPro的对手根本不是Oculus或者Pico,持有毁灭后者的认知是一种错误的条件反射。
从上世纪至今的一代代人类外设硬件产品来看,虚拟交互的沉浸度与使用时长决定价值的大小:
大型机(IBM),适用于单一科研工作场景;PC(苹果、惠普等),适用于工作和生活场景;智能手机(苹果、三星、小米等),便携的属性使其在PC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叠加使用时长。
再往下笔者认为不是完全沉浸其中的VR产品(Oculus或Pico),而是放大现实世界的AR产品(AR眼镜暂无成熟的企业)或MR产品(Apple Vision Pro)。
每一代产品都是对之前产品的部分或全部替代,就像PC取代大型机,智能手机取代PC。
那么XR产品(VR/AR/MR)的历史性任务首先不是创造一个电影《头号玩家》展示的虚拟世界,那还太早,而是首先实现对智能手机的部分或全部替代。
今天,苹果第一代MR产品——Vision Pro——的发布,表面上来看,这个2499美元的劝退价,就不存在替代智能手机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呢?Vision Pro VS 智能手机,从应用软件层面的体验,到与现实交互的简易度,到设备的便携性,再到价格,其实有说法的。
第一,App Store的存在,决定它在应用软件层面,就是一个没有固定AMOLED屏幕边界、且交互更好的智能手机。
目前,苹果对开发者已经做了整套支持,后者跨终端适配APP会很方便,应用爆发指日可待,这一点Oculus和Pico做不到(没有应用软件开发者生态)。
第二,MR设备的娱乐与智能手机一样,不影响与现实的交互。
手机放下就能做其它事情,VR设备还得“穿脱”,Vision Pro与现实交互则不存在障碍——有人靠近,基于Eyesight能直接“透视”,眼神交流;转动数码旋钮,就能调整沉浸度,随意切换现实与虚拟世界。
第三,智能手机能随身携带,Vision Pro当前还是过于笨重的,这个问题要从发展的眼光看。
回想苹果早期的Mcintosh长什么样,再对比如今的Mac;回想iPod之前的听歌设备——唱片机、磁带机——长什么样。
其它消费电子厂商难讲,但产品的便携对工业设计拔尖的苹果而言,从来都不是问题。
第四,关于价格,消费电子产品只要能做成爆款,成本是能降低的,取决于——仍未完全失效的摩尔定律,以及制造业的规模效应。
VisionPro再进化个两代,价格绝不会停留在3499美元这种普通消费者不可企及高位。
言归正传,智能手机有的Vision Pro都有,或者说都可以有。
智能手机没有的,Vision Pro通过新技术大放光彩。
比如:
当前的“眼球+手势”的交互方法;
储备的“读心术”交互方式;
100%沉浸设置时的娱乐体验;
多任务并行处理(在周边360度摆开),也能与iPhone、Mac、iPad等设备无缝衔接,成为它们的工作台;
空间音频系统。
尤其是“空间音频技术”,价值还未被认知,值得单独拉出来讲讲:
它会测量你的头部和耳朵的几何形状,创建个人资料;还会分析当前环境——比如房间——的声学特效。当播放声音时,它会使用音频光线追踪。
想象你站在树林中,鸟叫的声波传向四方,从树木、花草、水面、以及你的身体反弹,最后进入你的耳朵——期间声音会发生减弱、反射、弯曲等身临其境的效果,更别说语音通话时就如同人就在身边——智能手机永远都达不到Vision Pro所谓的“空间音频”的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苹果“祭出”Vision Pro,应该瑟瑟发抖的不是Oculus和Pico,而是手机厂商。
开发iPhone,苹果用了两年多时间。
而开发vision pro,苹果七年磨一剑。
从二维的智能手机,到三维的“空间计算机”,设计难度无疑要高得多。
Meta显示系统的部门负责人Douglas Lanman,曾在2022年 Siggraph 会议发表演讲,主题为开发一个趋于完美的 VR 头显,所面临的十大挑战:
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视场角、人体工程学(佩戴舒适)、视觉校准(支持屈光度调节)、可变焦、眼球追踪、畸变矫正、HDR(高亮度显示)、视觉逼真度(双向可透视)、面部重建。本次苹果vision pro,相比Meta的VR设备,带来更多黑科技,技术难度更高。
可以说,留给智能手机厂商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知产力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产力
0收藏+10评论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博
返回顶部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