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家公司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以‘贵’为核心字号的名称,与贵州贵酒企业字号相同或近似,使公众产生混淆误认。”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酒”)方面表示。
贵州贵酒便将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SH)、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酿”)、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贵酒销售”)等公司告上法庭。
近日,“贵”字商标之争有了新的进展。
据了解,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贵州贵酿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贵州贵酒第101911号、第8550010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赔偿100万元,上海贵酒销售对其中的20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驳回了贵州贵酒的其他诉讼请求。
据其他媒体报道,贵州贵酿及上海贵酒销售已提出上诉。
“‘贵酒’是贵州贵酒的商标,也是贵州贵酒的品牌,对于企业而言等同于生命。
在酱香热潮之下,贵酒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尤其是消费者愿意相信贵酒代表一个产区的好酒,就像仁怀酒一样。
贵州贵酒希望提起贵酒就是贵州贵酒,而非其他企业的产品,所以它会极力维权,以保护自己及经销商的权益不受损害。”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贵”字商标之争
据公开报道,早在2019年12月,贵州贵酒就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上海贵酒销售、贵州贵酿、上海贵酒等,后上海贵酒提出管辖权异议及上诉,均被法院裁定驳回。
此次一审判决后,贵州贵酒与上海贵酒的“纠葛”还将继续:企查查显示,贵州贵酒将作为原告,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上海贵酒等多家公司,开庭时间为2021年9月7日。
相关资料显示,贵州贵酒(前身为国营贵阳酒厂)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2019年8月公司名称由“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
1979年,贵州贵酒注册并获得“贵”商标。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贵州贵酒现已注册拥有43个“贵”字相关商标。
但“贵”字相关商标并非贵州贵酒独有,在33类酒类商标中,有多家企业已注册共182个“贵”字商标。
“2020年洋河股份提出了‘双名酒多品牌’战略,其中之一便是大力发展贵酒品牌,公司看到了市场上存在的一些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于是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品牌酒企的合法权益。”洋河股份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记者解释上诉原因。
四川法典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蒋涛表示,判定侵权的标准要看涉嫌侵权的标识与权利人的商标是否构成相同或者近似并足以造成相关消费者混淆误认。
在本案中,贵州贵酒方面认为上述三家公司使用了“贵”或者“贵酒”作为企业核心字号,构成了对贵州贵酒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上述三家公司生产销售的白酒外包装上使用了与贵州贵酒商标近似的标识,构成了商标侵权。
判决书显示,上海贵酒方面认为,“贵”字号并不是属于贵州贵酒所特有,无法和原告建立一一对应联系;贵州贵酒主张的“贵”字号在被告上海贵酒名称使用之前并不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上海贵酒没有攀附原告的主观故意,客观上没有生产、销售和允诺销售带有贵州贵酒商标的酒类商品,更不会因此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经一审判决认定,上海贵酒完全不构成商标侵权,贵州贵酿和上海贵酒销售构成了部分商标侵权。
而三家公司均不构成对贵州贵酒字号的不正当竞争。
上海贵酒的前世今生
据了解,上海贵酒此前的主业并非白酒。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贵酒前身是福建豪盛,于1993年上市,彼时的主营业务为建筑陶瓷。
该上市公司几经易主并不断更换赛道,公司名称先后变更为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岩石股份等,主营业务也从建筑陶瓷先后变更为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大宗商品贸易、房地产、P2P、白酒销售等。
公司在2019年更名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岩石股份”。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上海贵酒也喜欢‘贵酒’二字,因为它是‘金字招牌’,如果不是这块招牌,上海贵酒(岩石股份)的股票不会一涨再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上海贵酒半年内收获38个涨停板,股价从年初的12.29元,曾一度飙升至51.66元。”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则表示,白酒行业近两年产品结构性升级明显,在茅台的市场教育下,高端酱酒乃至白酒得到了市场的追捧,白酒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刚需性。
此外,白酒行业相对传统,门槛较低,对于一些希望通过酒类来做高股价的企业来说,进入白酒行业是较优选择。
与贵州贵酒相比,上海贵酒进入白酒行业不算久,且主要依靠收购白酒企业进一步发展。
据《中国经营报》过往报道,2018年,上海贵酒通过收购一家白酒电商平台进入酒业,并在2019年确立向白酒产业逐步转型的战略规划。
财报显示,上海贵酒2019年的白酒销售仅为517.84万元,2020年其白酒销售收入为5878.96 万元。
据2020年财报,去年以来上海贵酒收购了章贡酒业25%的股权,以及获得了控股股东注入的高酱酒业52%股权。
欧阳千里指出,上海贵酒收购章贡酒业及高酱酒业的部分股权,仅仅是取得进入酒业的门票而已。
酒业向来对跨界而来的人或企业很包容,上海贵酒在白酒行业站稳很容易,但是想大展宏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繁多的课要补。
上海贵酒今年6月2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目前白酒业务规模和销售收入尚小,公司2020年净利润扣除商业保理带来的利润之外,酒类业务利润处于亏损状态。
同时公司还未拥有白酒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委外贴牌生产再进行销售,公司主营业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市场上质疑公司更名“蹭热度”及“尚未拥有白酒生产基地”等问题,记者拨打了上海贵酒2020年年报中公示的董秘及证券部电话,接听人员称其是前台并非董秘办和证券部,并给了记者另外一个号码,多次拨打后无人接听,提示音显示该电话留言已满,无法进行留言。
在8月17日发布的最新财报中,上海贵酒方面称:“报告期内公司酱香白酒业务由原来通过委外贴牌生产再进行销售的业务模式已发展成为产供销一体化业务模式,公司酱香白酒核心生产基地高酱酒业于本报告期内完成股权变更并注入公司。”
白酒商标之争不断
近几年,白酒行业屡屡发生商标纠纷事件。
据本报此前报道,洛阳杜康和白水杜康关于“杜康”商标的“陕豫之争”耗时4年,相关诉讼40多起,最终以洛阳杜康拥有“杜康”商标,白水杜康拥有“白水杜康”的商标终结。
欧阳千里分析称,洛阳杜康和白水杜康两家企业对于经营理念、品牌定位不同,而消费者又难以区分,导致杜康失去了太多的发展机会。
所以贵州贵酒,抑或是其背后的洋河,不想也不能承担“上海贵酒”使用“贵酒”带来的风险。
除商标纠纷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近年来白酒商标也屡次被侵权。
如近日泸州老窖状告与其注册商标字体相同的“瀘洲老窖”酒等。
蒋涛告诉记者:“商标是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商标就代表着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或商誉,消费者凭着商标来判断商品的来源和品质。
商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提醒道:“酒企为了避免侵权,首先要做好确权工作,即及时申请拟使用的商业标识。”
记者注意到,为保护品牌声誉,不少白酒企业近年来大量申请注册品牌商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水井坊、西凤酒等多家酒企相继申请注册900余项新商标,其中,水井坊3月新增申请多达365项商标。
蔡学飞对此表示,中国当前处于名酒时代,实际上酒企扎推申请商标更多是一种品牌资源的占位。
他说道:“虽说商标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但好的商标实际上可以构成有效的销售壁垒,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品牌来说,在没有历史沉淀的情况下,好的商标是其拓展市场的重要背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