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网购的朋友们可能都比较清楚,当你想买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想一些描述性的关键词来搜索它,比如想买穿起来更方便的裤子或鞋子,你可以搜索“一脚蹬”之类的,而商家只有在商品上填写这些关键词,买家才可能搜到这款商品。
这本来是挺舒心的事儿,但是“知识产权流氓”出现了,他们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并逐渐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由此成了一件恶心的事儿。
今天(4月8日)的《法制日报》报道说,调查显示:2016年,有超过81%的商家曾遭受“恶意商标”投诉;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张女士便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
2016年3月份,其淘宝网店上因有三款休闲女鞋使用了“一脚蹬”的表述,而遭到“恶意商标”投诉。
据了解,当时这三款鞋占到其店铺销量的60%左右,日销量近千双。
为避免损失,张女士在交了8000元授权费后才私了解决。
“他们完全是在勒索,而且整个行业所带有‘一脚蹬’关键词商品都被这些人投诉了。”
知识产权本来是正当维权的武器,却成了一些“有心人”钻空子敲竹杠,不正当获利的生财之道。
虽然明明知道投诉是“恶意投诉”,但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平台还是会对被投诉商品进行下架,然后被投诉商家进入申诉期。
虽然大部分被“恶意投诉”的商品能够申诉成功,但需要通过商标委发起商标无效流程,而走完该流程耗时要半年以上,且很多商家根本没有能力发起该程序,但是为了不影响商品最佳的销售时间,很多商家选择了交钱私了,息事宁人,从而助长了这样的行为。
这损害了知识产权的尊严、电商的利益和消费者的选择权。
当有人竟把“一脚蹬”、“懒人”、“破洞”等关键词注册为商标,专盯爆款商品进行“恶意投诉”时,为了避免麻烦,不少商家上新时不得不躲避这些关键词。
如果这样的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世界最要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网上没有想买的东西,而是找到了关键词却搜不出来。
这就需要用“三板斧”逼退“恶意商标”“碰瓷”。
第一斧:提高商标注册门槛,严格审核商标注册人的资质,避免一些专业恶意注册商标的皮包公司钻空子。
比如行业属性词没法不用,电商平台从出现开始行业内就有描述商品的属性词,消费者要经常搜索这些。
虽然后面有人注册为商标,但大家使用在先。
商标注册可以规定常用行业属性词不在注册范围之内。
第二斧:执法部门与平台联手,加快发现清理此类“恶意商标”。
商标权的行使本身不应造成符号垄断,这也不符合商标法的立法初衷,要建立“恶意商标”发现与宣告无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消除并进一步阻止其对正常市场经营秩序的影响。
第三斧:加大商标注册环节关于显著性的审查力度。
开通无效商标绿色通道机制,让“恶意商标”尽快能得到处理;或者设立“黑名单”及举报通道,对“恶意商标”注册人申请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并鼓励民众对“恶意商标”进行举报。
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明确指出:“有一些抢注商标本身没有产品,却注册一系列商标,对市场秩序是一个扰乱。
它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对这种恶意注册的行为,在审查时发现后,不予注册。
已经注册的,依法宣告无效。
我们要加大力度,让商标保护更加有力,让大家更加放心。”的确,杜绝“恶意商标”已刻不容缓。
(作者:丁慎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胶东在线立场,仅供参考。
】
责任编辑:张媛
来源胶东在线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