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成就的背后,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这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我国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充分体现。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5万件,占据了总量的41.5%,较去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质量和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的创新活动保持活跃,是推动这一成就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达到了42.7万家,比去年增加了7.2万家。这些企业拥有290.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比首次超过七成,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表现尤为强劲。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它们的增速分别高达59.4%、39.3%和30.8%,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水平。这表明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保持了非常高的创新热度,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质押登记项目达到4.2万笔,同比增长49.2%。其中,质押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了2.6万家中小微企业,同比增长44%。这表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筑造市场优势、增强创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措施。

此外,我国企业在海外申请知识产权的数量也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靠前的中国企业与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靠前的中国企业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保护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全面布局。

展望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二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三是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五是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