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遂教授和他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可能是中国最豪气的组合——毕教授的一项专利卖了5.2亿元,而山东理工大学把其中的4亿元都分给了他的团队。
这项专利有个很拗口的名字——“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是一种不含氯、不含氟,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长期以来,全球聚氨酯产业一直沿用含氯氟元素的物理发泡剂技术,无法破解由此带来的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难题——直到埋头钻研10余年的毕玉遂一鸣惊人。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汽车座椅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建筑外墙隔热保温、板材、管道保温等行业,甚至可以代替木材。欧美国家已经研发出四代聚氨酯发泡剂,但都含有氟氯元素,长期以来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
作为一名化学教授,毕玉遂认为,要想摆脱氯氟元素的束缚,必须放弃物理发泡原理,研制化学发泡剂。“因为没有研究基础,写不了项目书,没法申请科研经费,钱都得自己垫。”毕玉遂说,全世界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方面都缺乏理论基础,必须研究新理论,合成新物质。
2008年的暑假,正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的儿子毕戈华回国探亲,父子俩商量后,一起秘密开始了实验研究。2011年,他们合成出了化学新物质,聚氨酯化学发泡成功。发泡剂研制成功后,毕玉遂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危险中。当时,外国企业提出要毕玉遂提供半吨产品发到国外继续试验。毕玉遂没有同意:
“我这项成果对中国意义重大,还没有获得专利之前,我不能跟外国企业合作。”提交专利就要说出具体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等技术细节,构建周密的专利保护网,特别是关于原始创新新理论新技术的专利申请,各种申请资料撰写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漏洞。
2016年2月,山东理工大学“神助攻”,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领导。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做了批示。2016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进驻学校,共申请了4件中国发明专利,3件PCT国际专利。2017年,“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专利布局完成,科研成果由此获得了最大保护。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学校授予公司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公司总计需支付5.2亿元,公司总经理刘鹿觉得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可持续的。现在他们正在建设一个10万吨聚氨酯发泡剂生产厂,未来将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聚氨酯的产业园区,之后北美、欧洲是他们的主攻市场。
这5亿元中,毕玉遂团队分得4亿元。毕玉遂在山东理工大学成了名人,却不令人嫉妒。“我们是这么想的,不是学校分给毕教授4个亿,而是毕教授帮学校挣了1个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说:
”学校对毕教授的奖励不是特殊照顾,我们是山东省的3所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制定的政策就是成果转化收益的80%划归科研团队所有。”签约两年来,山东理工正与补天公司全力推进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学校还为毕玉遂设立了研究院。有了4个亿的底气,毕玉遂扩展了团队。他实验室的垃圾最多,门口总是堆着超大的黑色垃圾袋,里面装满了一次性纸杯和发出来的泡沫。
毕玉遂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团队经过大量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能够经受180摄氏度高温不变形的板材,还在青岛董家口完成了液化天然气贮站的保温试验,受到用户好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