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目前正从事进口电商平台创业,但没有选择这个热门领域,而是另辟蹊径,从“地域垂直跨境电商”进行切入。
先来说说我为什么不做品类垂直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个好的品类垂直电商平台一定要做好地域扁平化工作。
以母婴垂直类为例,平台要把尽可能多的国家的优质母婴产品搬上平台,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用户选择。
由此一来,平台供应链开发、管理、维护、监控成本都将变得极其高昂。
羊毛出自羊身上,这部分成本无疑还是要转嫁到用户身上,由最终消费者买单。
平台可能会在某些国家有强大的货源优势,但不企服快车可能会取得全球贸易资源的优质渠道,后期必要引入第三方,这样就增大了其运营监管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平台早期都是自营模式,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植入POP(第三方卖家入驻模式),虽然不喜欢但又不能不这样做。
自营可以把控链条,POP则具有很大难度,这势也为日后的商品风险埋下一定隐患。
同时POP一个最大问题是价格战,同一款产品出现多个卖家的时候,消费者将再次陷入选择困惑,购物时间成本也随之增加。
客户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平均获客成本相对较高,长尾消费较难形成规模。
目前一个有效用户获取成本大概30-100元不等,而品类垂直因其相对单一的品类使其平均获客成本增加,同时单一品类也较难形成长尾消费及关联购买。
最重要的一点,消费者需求都是相对丰富的,特别是作为家庭购物主要负责的女性,他们除了要考虑孩子和自己的需求,对老人和丈夫的关爱也是不能少的,目前的品类垂直平台在这方面还不能照顾到。
笔者有超过10年的电商从业经验,结合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目前进口电商平台发展现状,我提出了“地域垂直跨境电商”的说法,并于2015年与团队一起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澳新地域垂直跨境电商平台。
那么什么是“地域垂直跨境电商”?相比“品类垂直跨境电商”它有哪些不同呢?
“地域垂直跨境电商”是以区域经济为基础,以跨国家经济圈为依托而开展的电子商务。
跨国家经济圈通常是从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其特点是经济组织实体的地域组合,其作用是更好发挥该区域的整体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如以新马泰为代表的东南亚经济圈,以日韩为代表的东北亚经济圈,以及笔者选择的以澳新为代表的澳洲经济圈等。
相比品类垂直电商,地域垂直电商有以下几个特点:
地域垂直,则供应链开发及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如澳新原产地购物管家“舒优派”,我们通过把自己在澳新两国的部分资源调动起来,就可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架1000余款商品,不但保证品质,还具有一定价格优势。
地域垂直跨境电商有利于深度挖掘该地域内各类优质产品,这样一来,产品线就会相对较长,目标用户群体也因此更为宽泛,市场开发平均成本(包括供应链开发成本以及获客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地域垂直电商如果做好,未来将一定沿着服务纵深化方向发展,在做好电商基础上提供扁平化服务,而这些延伸出来的服务都将返向促进和推动平台核心业务的发展。
地域垂直跨境电商,定位精准,便于记忆,更利于快速传播和品牌建立。
专注澳新地域垂直跨境的舒优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做到了让身边人都记住这个平台是跟澳新有关的购物网站,这在品牌宣传初期就已经到达了传播效果。
与其在多个优势并不明显的国家蜻蜓点水做些基础工作,不如选择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深耕细作,多元化开发。
当然,地域垂直跨境电商在进行地域选择的时候要有一定原则, 这个将在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