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阳澄湖股份的前身吴县市阳澄湖蟹王水产公司就计划上市,并引入鸿仪系旗下的多家公司入股,为上市做准备。业内人士透露,当时鸿仪系多家公司也酝酿在3到5年内上市。但该计划一直未能实现。
澄湖大闸蟹养殖企业的上市之路一走走了10年。
在阳澄湖股份董事长林泽华看来,此次仍然无法很快单独上市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著名商标“阳澄湖牌”的归属问题,第二则是湖面所能生产的阳澄湖大闸蟹数量增长是有一定限制的。而这种数量增长的难题,对所有将来打算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的养殖或经营企业来说,都是一大疑问。
这背后隐藏的,或许是著名地理商标品牌的商业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企业分享“阳澄湖牌”商标使用权
阳澄湖股份是阳澄湖镇的大闸蟹知名养殖企业之一。公司的前身为吴县市阳澄湖蟹王水产公司,后由“鸿仪系”旗下的公司(持股60%)和当地政府及其他机构(持股40%)所组成。2006年,大湖股份旗下子公司鸿鑫置业斥资4000万元左右购买了“鸿仪系”的60%股份,从而成为了新的控股股东。
据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2006年到2009年期间,阳澄湖股份一直处于亏损,公司直到去年才开始有了较好的收益,如今现金流已正常。
现在的困扰之一,便是企业的“阳澄湖牌”商标归属问题。据本报了解,阳澄湖股份被授权使用该商标,但并不拥有该商标。
目前,“阳澄湖牌”商标一共有三家企业在使用:阳澄湖股份、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特种水产”)、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集团(下称“大闸蟹集团”)。其中,大闸蟹集团是“阳澄湖牌”商标的所有者。尽管每三年商标所有方会与阳澄湖股份达成授权承诺,但未来,该商标是否能让阳澄湖股份长期使用仍然是未知数。
林泽华表示,“阳澄湖牌”商标原先是阳澄湖股份的,但是在2006年9月,商标被转移到了大闸蟹集团。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获悉,江苏益友天元律师事务所曾对“阳澄湖牌”商标所有权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律师推测当时可能是有人利用其职务之便将商标转出。因此,阳澄湖股份可以要求法院确认其转让商标的行为是无效的。
但无论如何,目前阳澄湖股份如果有计划上市的话,商标归属权或许会成为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一个重要问题。
阳澄湖股份表示正在考虑通过相关途径收回“阳澄湖牌”商标权,重新成为这个著名商标的所有者。
阳澄湖镇党委书记周雪峰告诉本报,在阳澄湖镇一共有60多个商标,大部分的商标属于个人所有。而对于“阳澄湖牌”商标的问题,他表示这是企业自己的问题。
上海市润华律师事务所张伟则告诉本报,相比其他商标,“阳澄湖牌”的含金量更高,“因为它既是产品商标,又是一个地名。如果赋予了地名,其商标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程度会更大一些,对产品的销量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商标被授予了多家企业,这会让消费者感到很迷惑。”
增长性难题
阳澄湖股份短期无法单独上市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其所有的湖面面积是固定的,而每年产出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也是基本固定的。其成长性面临难题。
目前,阳澄湖股份拥有8500亩的湖面,一年的产量250吨左右,相当于约150万只阳澄湖大闸蟹。这8500亩的湖面又归属于一个3.5万亩左右的生态养殖区,该养殖区内的其他湖面被渔业合作社、私人等承包。
“我们每年产出的大闸蟹是有限的,而其他生态养殖企业,每年能产出的大闸蟹数量也相差不大。如果把能养殖的阳澄湖地区及周边区域算上,恐怕会有几千吨的大闸蟹,但市面上估计每年打‘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就有20万吨。”林泽华表示,对于很多阳澄湖的正宗生产户来说,各种冒充的大闸蟹、洗澡蟹比比皆是。浙江企服快车企服快车提供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