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烟台2月22日讯 日前,莱阳法院对公安部直接督办的“12·31”全国特大假冒注册商标制售假奶粉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孟某、庄某等27名涉案人员均受到刑事处罚,其中25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至有期徒刑6个月不等。
其中最高被并处罚金125万元。
据莱阳法院查明,被告人孟某、庄某、滕某等人共同或分别出资租赁厂房、购置设备,购入廉价的原料奶粉。
其中,孟某通过自己的老关系在济南等地以每桶1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些生产厂家的大包奶粉,然后私下联系印刷、包装单位,仿制成“贝因美”、“飞鹤”等品牌奶粉的外部包装,以300、4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从中赚取差价。
其间,办案民警对收缴的奶粉成分进行化验,“实际上就是以次充好,假冒知名商标,奶粉也不存在‘毒奶粉’等质量问题。”
据了解,此案涉及假冒8个厂家22个品牌奶粉,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涉及制版、印刷、生产、运输、销售多个环节,犯罪行为涉及江苏、浙江、河南、广东、黑龙江等12个省30多个地市。
莱阳法院方面认为,被告人孟某、庄某、滕某等12人为牟取利益,租赁厂房、购置设备,购买原料奶粉及包装袋,加工假冒“伊利”、“贝因美”、“永和”、“飞鹤”等品牌的奶粉并予以销售,非法经营额达数百万元,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人张某、吴某、胡某等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特别严重或者情节严重,均构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被告人万某、姚某等11人则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购买并予以销售,销售金额数额巨大或者较大,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法院宣判后,被告人均对一审判决未提起上诉,表示服判。
目前,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通讯员 夏枫 张杰 记者 李大鹏)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