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转让看似是商标权人获取收益的捷径,可为什么有些商标却难以卖出高价?深入探究,背后藏着五大关键因素。

一、商标权利完整性缺失

商标注册遵循 “一标十类” 规则,若转让的商标覆盖商品或服务项不足,沦为 “残标”,价值会大打折扣。例如,某餐饮类商标本可涵盖餐饮服务、食品零售等多项内容,却因前期注册不全,仅保留部分类别,转让时价格直接缩水 60% 以上。

二、类别冷热差异显著

商标 45 个大类中,不同类别热度天差地别。美妆、互联网等热门领域商标,因市场需求旺盛,转让价动辄数十万;而像石棉制品、殡葬服务等冷门类别,即便商标设计精美,价格也常徘徊在万元左右,甚至无人问津。

三、品牌影响力不足

缺乏市场认知度的商标,即便注册类别齐全,也难以卖出高价。数据显示,无实际使用记录、无宣传推广的商标,转让成功率不足 30%,价格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