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商标设计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消费者区别产品来源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但并不是所有知名的logo一开始就是长这样的,它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背后的故事往往比它本身的公司商标设计更令人玩味。
1、宝洁:商标变脸,一秒变邪教
宝洁公司诞生于1837年,至今已有181年的历史,在这漫长悠久的历史中历经了多次商标变更。
最开始是“月星商标”,是创始人威廉•波克特发现,运货工人总是在自家的产品货箱上画星星、月亮等标记来与别家的货物区分开。
于是大BOSS拍板定下了以月亮和星星为素材的商标,起初星月商标”只有12颗星星。
后来星星定为13颗,寓指当时的13个洲,用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
1931年,“星月商标”中的月亮演变成了一个披头散发的胡须男,立马就摊上了大事了,该商标被竞争对手诬告,称月亮脸胡须男的胡须中隐藏着象征魔鬼撒旦的数字“666”,类似于基督徒的敌人东方闪电邪教的logo,并且宝洁logo上面的13颗星星也被描述为有意嘲弄《圣经》中描绘的神圣场景。
宝洁不得不祭与这些造谣传谣的人对簿公堂,尽管赢得了官司,但也不得不对商标改头换面,来达到消除谣言。
1944年,使用了将近100年“月星商标”被替换成黑色“P AND G”纯字体商标,到了1991年,字体中的字母AND演变成符号“”。
2012年年底,宝洁商标又做出来重大改变,把全球范围内的LOGO都统一了,既保留了之前经典的月星商标中的圆形和月牙元素,又将纯字体“PG”标志移入到圆形中,也就是今天我们看见的宝洁商标。
2、花王:活脱脱的一部商标整容史
“KAO花王”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早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厂家品牌。
1887年,第一代、长濑富郎创办花王的前身——西洋杂货店“长濑商店”。
1890年花王的初代商标使用了象征“美与洁净”的月亮作为元素。
随着时代变迁,月亮标志也一点点地发生细微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花王的月亮爷爷开始做拉皮手术变成了月亮哥哥,后面还做了永久性韩式纹眉,没过多久,又刮眉,开了欧式双眼皮,还顺便做了欧式丰唇。
再后面流行小清新风,又去做了缩唇、隆鼻手术……我们可以看到花王商标整整就是一个整容手术改造。
,但是logo的线条也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美观。
到了2009年出于统一品牌形象的目的,花王公司将日文名称“花王”改为英文“Kao”,以统一花王品牌在世界各地的读音,但是在中文里的念法就有些尴尬了。
3、欧莱雅:不变应万变
欧莱雅集团是法国的化妆品公司,创办于1907年。
其品牌的logo是以法语字母“L’oreal Paris”组成。
欧莱雅自身的Logo是品牌商标中的稳定派,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欧莱雅子品牌的Logo变化也大多体现在细节处的微调。
兰蔻1935年诞生于法国,是由Armand Petitjean(阿曼达•珀蒂让)创办的品牌。
其名称构想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SME。
而另外Armand认为每个女人就像玫瑰,各有其特色与姿态。
于是就以城堡命名品牌,玫瑰则成为了LANCOME的品牌标志。
1964年,叶片较小的长茎玫瑰成为兰蔻的品牌形象,用于所有对外宣传广告及包装图案。
到了1974年,图案更改为短茎玫瑰,显得更为精致。
商标的更换企服快车乾坤,大都与市场变化或者战略调整有关。
一枚合格的新商标应该满足简单明了、易于传播等等条件,还应该符合公司品牌文化与产品调性。
商标的更换终归是要成本的,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物料,所有可见物都需要更新,规模之大,费钱耗力,甚至还会面临风险带来损失。
所以换标需谨慎。
如果你需要注册商标,可以登录一品标局,免费查询商标能否注册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