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高科技新兴业态,商业航天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增长点,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政策放开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创新驱动战略思想的指导下,2014年10月《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颁布,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中明确写到,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卫星商业发射、卫星应用等有关领域的增值产品开发、运营服务和产业化推广。
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出台,让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商业航天的政策门槛被打破,2015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破冰”的元年。
此后,各类优秀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添加了新鲜血液。既有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科工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同时还有以微纳星空,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据中金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已注册141家商业航天公司。其中民营航天企业123家,占比87.2%。作为国有航天体系的有效补充,民营公司主要深耕微小卫星制造以及分系统及零部件领域。
在商业航天的全球竞赛中,蓝色起源、Space X、One Web 等无疑暂时处在第一梯队。中国企业面向太空的拓展,已形成缩小与强者差距的追逐游戏。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合计占比超9成,高科技属性尽显
航天产业素以“高精尖”著称,自然离不开专利的申请与应用。从天眼查研究院对航天相关企业的专利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合计占比超过了专利总数的9成,外观设计仅占4.7%。
从卫星相关企业来看,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2015年-2021年,7年同比平均增速达到15.2%,其中2020年增速最高,达到25.2%。从卫星专利的分布来看,超6成的专利属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占比分别为26.7%与12.3%。
从火箭相关企业来看,专利申请数量保持高增长,2015年-2021年,7年同比平均增速达到30.9%,特别是2018年以及2019年,两年的增速均达到40%以上。从火箭专利的分布来看,近5成的专利属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占比分别为27.6%与23.2%。
风险投资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前沿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的支持。据天眼查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商业航天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发生163起,融资金额超400亿元;其中,2021年,融资事件合计发生48起,融资金额超100亿元。
从被投资企业轮次分布来看,企业以早期项目为主,种子轮、天使轮以及A轮融资事件数接近融资事件总数的一半,中国商业航天开启了竞争新格局。明势资本“出手次数”位列第一,英诺天使基金位列第二,红马资本等同列第三。另外,诸如,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Sequoia Capital等国外知名机构也在积极参与其中。
拥有全国较为突出的科研、人才资源、完善的政策顶层支持等综合因素,共同造就了北京市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从被投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市相关创业企业数量占比40.8%,较排名第二的江苏和排名第三的广东的企业数量优势明显,这两地相关创业数量的占比分别为11.2%;
7.9%。
商业航天实现跨越,市场需求是关键
经过7年的发展,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渐成体系,从上游的火箭及卫星制造等领域,到中游的火箭零部件生产、卫星测运控系统以及相关的地面设备制造,再到下游的面向企业的应用及服务层面,甚至面向普通大众的太空旅行、发射搭载服务,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
商业航天市场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远到环境、海洋、气象等生产端,近到网约车、快递、外卖等生活端,都能够从商业航天市场的发展中获益。面对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更需将对产业的“盲目”热情转变为对产业发展理性、冷静的思考和实践。
商业航天的竞争正在成为全球航天竞争的主要形态之一。要发挥中国航天的全球竞争力,并在未来太空开发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商业航天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