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行业通用词、商品描述词注册为商标,实际上构成了“符号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刻不容缓。
“知识产权流氓”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干着职业碰瓷、敲诈勒索的非法勾当,典型例子是“恶意商标”。
调查显示,2016年,超过八成的电商曾遭“恶意商标”投诉,且有18%的商家一年被投诉超过5次。
肆虐成灾的“恶意商标”,已经影响到数百万商家的正常生计。
所谓“恶意商标”,就是将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然后要挟使用了该词汇的商家出钱私了。
目前,诸如“呼啦圈”“吉祥物”等行业通用词或商品描述词,已经堂而皇之地被人抢注为商标。
这意味着网上网下叫“呼啦圈”的商品以及销售呼啦圈的商家,都有可能构成商标侵权。
同样,仅在某电商平台上,就有170余万件商品的描述中包含“吉祥物”三个字,该商标持有人可以批量进行侵权投诉。
这类问题让众多商家防不胜防,甚至没办法——卖的就是呼啦圈,不叫“呼啦圈”叫什么呢?谁能想到,一些通用词竟然能成了商标?
行业通用词和商品描述词,本应为人们共有、共用。
由于这些词语的排他范围很广,一个商标往往能“挟持”数百万商家,因此才会有多达八成的电商曾遭“恶意商标”投诉。
这些“恶意商标”持有人因此被称为“知识产权流氓”。
想来,注册这样的商标不是为了生产或销售某种商品,更可能是为了打着合法的旗号进行敲诈,这正是“恶意商标”之“恶意”所在。
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持有人可以采取“通知-删除”的方式维护权益,于是这些“恶意商标”持有人便批量寻找商家展开投诉,要求对方要么删除,要么给钱,结果往往以商家赔钱私了告终,因为网络商家特别在意商品会不会被投诉、下架。
所以,选择赔钱私了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这正中“恶意商标”持有人的下怀。
“恶意商标”肆虐成灾,已然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将行业通用词、商品描述词注册为商标,实际上构成了“符号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数以百万计商家的利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铲除这颗危害市场的毒瘤,需要有关部门双管齐下。
企服快车面要加强事先防范,即在商标注册环节严格把关,防止一些行业通用词、商品描述词浑水摸鱼被注册为商标;另企服快车面要加强事后干预,电商平台应与商标行政主管机关密切合作,建立“恶意商标”发现与宣告无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阻止恶意侵害行为。
同时,强化对“恶意商标”的清理整治,设立“黑名单”和举报通道,一经查实,即依法予以撤销。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