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2016年商标申请量占全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还不是商标强国,商标侵权和商标抢注问题屡禁不止。
商标抢注让知名创作者很生气
今年是童话大王郑渊洁文学创作40周年,据他反映,其塑造的童话人物包括皮皮鲁在内被恶意抢注了218件商标。解除郑渊洁等作家们的烦恼,面临三大困境:
一是如果按照其要求主动保护特定个人商标权利,政府公共服务将变为私人服务,属政府职能越位;二是若给予知名作家、作品及角色名称全类保护,保护强度将超过驰名商标,况且认定知名难度大,也显失公平;三是寻求商标保护面临两难选择——主动注册商标需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不注册的话,一旦有了名气再被抢注侵权,更是后患无穷。
商标代理欺诈让品牌初创者很疑惑
据《郑州晚报》报道,市民李先生开酒吧,希望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没想到被河南某代理公司忽悠了44万元——在当事人办理委托申请后,代理公司进行“二次开发”,以各种借口和谎言如全类注册、电子商标、版权登记、著名品牌等要求当事人不停交费。解除品牌初创者的疑惑,也面临难题:
一是商标代理的前置审批取消后,事中事后监管存在难度;二是缺乏商标服务业的行业标准和社会组织自律规范。
商标恶意投诉让网店品牌经营者心里添堵
例如,有些公司或自然人注册破洞、呼啦圈、一脚蹬等商标,再以维权的名义投诉天猫、淘宝部分商家商标侵权,致其商品下架,蒙受损失。解除网店品牌经营者心头之痛,面临的困局包括:
电商平台经营公司地位尴尬,其被要求对入驻平台的卖家进行管理,但本身无监管执法之权,一旦卖家出现问题,平台难辞其咎;时效性差,对通用名称商标宣告无效的时间过长;诚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并缺乏反向赔偿制度。商标混淆让消费者很迷茫
此前,《法制晚报》在一篇题为《潮牌商标战搞蒙消费者》的文章中,就报道了两家企业争做商标所有人,让消费者大为疑惑的事件。解除消费者的迷茫,同样面临三大障碍:
一是国际知名品牌无认定标准,易成为营销宣传花招,欺骗消费者;二是商标高度相似问题须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时间较长;三是对诚信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对造假者打击力度不大。
塑造舒心、安心、开心、放心的营商环境
商标直接面对消费者、参与市场竞争、承载商誉价值,商标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处在突出地位,因此必须从新的更高的起点谋划改革和发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商标保护难题。
让创作者舒心
一是要创作者自我保护,在准备商业开发的相关类别上注册商标;二是要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对知名作品名称、角色名称等进行个案认定;三是要建立知名作品名称、角色名称数据库,未经权利人许可,申请商标不予核准注册。
让商标申请人安心
一是要大力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高商标受理窗口和网上申请商标的服务水平;二是要加强对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的监管,建立属地管理、信息集中归集、联合惩戒制度;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将所有商事活动诸如公司登记、商标申请、专利申请等一并集中办理。
让正当网店经营者开心
一是要建立“互联网+”商标监管制度,有效打击网络侵权假冒行为;二是要完善《商标法》第四十四条撤销通用名称商标实施办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损害赔偿制度,杜绝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让消费者放心
一是提升自主品牌形象,修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认知,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商标主管机关和司法部门尽快明确商标权属,消除鱼目混珠现象,打击投机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三是建立商标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回应市场关切问题,解除消费者疑虑,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商标是知识产权体系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商标又是品牌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品牌发展必须要有法律保驾企服快车。因此,一定要抓住商标保护这个“牛鼻子”,塑造良好营商环境,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消费升级换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内容转自:中国工商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