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客户收到了据说是来自北京商标审查处的电话:“你们是XX公司吗?我们是北京商标审查处的,你们的XX商标驳回了,找下你们公司商标负责人”。
每天,都有数企服快车这种电话从北京某些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拨向全国各地,这些电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企业和他们原来的商标代理机构之间挑拨离间,让企业对原来的商标代理机构产生不满,进而花很高的费用给这些拨打电话的公司,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就在电话那头的花言巧语之下上当受骗。
下面就大掌柜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件,来讲述一下商标代理行业中个别机构的不法行为。
焦女士,一个从报社走出来的一个创业者,由于之前负责报社的食品相关栏目,加上赶上互联网+的疯狂发展,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6年,焦女士通过一家代理机构注册了一个食品行业相关的商标,因为着急使用,焦女士想在下一年中秋之际好好推广自己的商品和品牌,这一年当中,焦女士不断的为产品上市做准备,宣传团队、包装、公众号推广、软文推广、电商平台的筹备,等的就是商标下来之后,能让产品有个很好的销路。
接下来就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17年3月,焦女士接到某代理机构打来的电话“您好,焦总,我是国家商标局服务中心的,您之前是不是注册了一个**商标,公司名称是***有限公司,商标代理机构是**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申请类别是**类,公司地址是***,甚至包括公司地址、公司注册资金、经营范围”都一一回答的很准确。
“我现在通知您一下,您的商标被驳回了,驳回原因是***。”焦女士一下子慌了神,这该如何是好?我都准备了一年了。
看对方对自己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并能详细说出公司的各种信息,就相信了对方的话。接下来一系列的对话,让焦女士对这个商标局服务中心深信不疑。对方说道“之前给您服务的商标代理公司,由于商标检索不准确,业务专业程度不高,才导致您商标被驳回的情况.”挂了电话后,焦女士急忙给代理公司打电话,并将代理公司臭骂了一顿,并表示一定要代理机构给个说法。
代理机构告诉焦女士,商标驳回要以收到驳回文件为准,根据具体的驳文分析再按照商标正常流程来处理。可这个时候的焦女士,已经听不下去这个代理机构说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自称商标局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不断给焦女士打电话,还有所谓的审查科的领导也给焦女士进行了沟通。(什么时候商标局真的有这么好的服务就好了)最后,双方沟通,这个商标是需要通过驳回复审来取得商标专有权,需要焦女士缴纳4800元的驳回复审费用,病急乱投医,焦女士怀着对原代理公司的愤怒交了这个费用。
事情就这样,似乎没有了下文。事情过去了将近两个月。焦女士收到原代理公司的电话,商标压根没有被驳回,正常初审公告了。焦女士持怀疑的态度在官网上按照代理机构的知道进行了查询,结果是,真的没有被驳回。
那之前的自称商标局服务中心是怎么回事?原来,商标局服务中心这个机构根本不存在,国家商标局就没有,百度了下,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商标局服务中心的信息。焦女士突然意识到受骗了。可这又能这样,已经受骗了。
如果有一天你也接到这种“商标驳回”的诈骗电话,请不要轻易上当。
《商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商标代理机构“以诋毁其他商标代理机构等手段招徕商标代理业务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商标驳回扰乱市场的行为,大家要注意留心防范,在此提醒大家接到这样的电话,不要慌张,不要上当受骗,所有官方文件都是发到原代理公司。所有复审,答辩,反驳日期都是以原代理公司收到书面文件邮戳日期为准,不参考发文日期。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