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布局不同,打劫式布局的目的:不在于保护己方产品,而是创造一种反制性和封堵性的力量,用于反制和封堵竞争对手。
——贾振勇
反制是指:当竞争对手对己方发起专利攻击时,己方可采用所部署的反制性专利反告对方,以迫使对方取消专利攻击行动、增加谈判筹码,或者弥补被控侵权赔偿的损失。
与反制不同,封堵是一种竞争性行为,常用在颠覆性竞争的场景下,由于颠覆方的产品形态迥异于己方,不但常规的竞争手段失去效用,通过己方所积蓄的专利也无法对其进行打压和限制。
此时只能采取打劫式布局策略,后发性部署专利,以期对其进行封堵。
打劫式布局的核心是:要布局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可能会用到的专利。
如果采取地雷式布局策略,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未必会抄袭己方的产品,此时用到相应专利的可能性较低,且不具备反制和封堵的可控性。
在围墙式布局下,虽然已经就竞争对手可能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相应的预测和部署,专利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应用的可能性会增加,但反制和封堵的可控性仍然无法把握。
因此,如何布局出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可能用到的专利是关键。
想要布局出被反制方可能用到的专利,有效的手段是围绕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的当前产品或者产品的未来发展部署专利,也就是说,反制性专利申请针对的是被反制方或者被封堵方的产品或者技术,而不是己方的。
当己方所处的竞争环境竞争激烈,存在与己方的专利实力均衡或者占优的竞争对手时,为了保证在竞争对手向己方发起攻击时立于不败之地,就可以采用反制性的专利布局。
典型的如移动通信领域,其中的参与各方均手握数千乃至万级的专利,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高达几千件,这些参与方申请这么多专利的目的就在于保持与竞争对手的专利实力均衡,避免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落入下风。
其实更为实际的策略是瞄准各竞争对手的产品针对性的部署竞争对手可能采用的专利,例如竞争对手产品不足有待完善的地方、竞争对手产品功能可能升级的地方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立反制力量。
否则,就像是数条平行线,每家都各行其的申请专利,彼此间专利交叉采用的机率并不高,尤其在各家均将研发创新的重点放到应用层面的软件功能上,底层技术创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在出现行业颠覆者时,行业现有公司的业务会受到较大冲击。
例如绿山咖啡之于星巴克,虽然都满足了用户喝咖啡的需要,但前者采用咖啡机+K杯的方式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咖啡,后者则需要在店面中提供现磨咖啡。
对于星巴克而言,绿山咖啡一杯的价格只有其价格的三分之一,现有的竞争策略基本上都会失效,而由于产品形态和服务形态的巨大变化,即便是星巴克积累了再多的专利权,绿山咖啡也不可能用到。
在此状况下,星巴克要想解决与绿山咖啡的竞争问题,不妨可以考虑围绕绿山咖啡的咖啡机或者K杯做外延式的专利申请,以通过专利实现对绿山咖啡的围堵。
当然,由于要围绕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技术做专利布局,打劫式布局的难度比地雷式布局和围墙式布局的难度更大,投入也会更大。
为了增加打劫式布局的命中率,提高反制和封堵效能,可以注意两个关键性手段:
1.尽可能将打劫式布局的专利通用化、底层化,这样可以显著增加竞争对手采用的概率,提高其规避的难度。
2.标准化,将所布局的专利上升为国际标准,借助国际标准的强制性采用机制,成功实现反制或者封堵。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