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没来,各种幼衔小、小升初到高中“暑假最可怕”系列已集齐。最近,网络上一堆所谓“资深老师”苦口婆心地告诉家长们“每个年级的暑假分别有多可怕”。
“x年级的暑假很可怕,不努力差距就拉大”“x年级暑假是分水岭,不补课就会被碾压”“x年级的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和x无缘了”……当你听得入戏了,他们就会开始卖书、卖课。
教育部曾明确指出,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
同时,教育部也曾组织过专门力量,抽取线上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就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双减”政策要求情况,持续不间断开展线上巡查监管。指导各地清理打着“名校”旗号制造教育焦虑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但仍有人“顶风作案”,打着“老师”的旗帜,制造焦虑、违规卖课?只能说,这些人头太铁了!
暑假可不可怕暂且不论,但充斥网络“劝学”“卖课”的互联网营销话术才是真的可怕。
他们精准拿捏住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以“被甩掉”“被赶超”“被碾压”等词语给家长营造一种形势严峻、竞争惨烈,再不“鸡娃”,早晚后悔的氛围。
有的人,甚至还开始“道德绑架”“恐吓”家长,似乎不听他们的就是“毁孩子一生”。若是家长定力稍微不足,就可能步步入坑、乖乖掏钱。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家长,别轻易就被网络上所谓的“名师”忽悠了,培养孩子需要松弛有度,既要给孩子充分的成长自由,也要培养孩子的好学能力,过度“鸡娃”反而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自足而充盈的人生。
同时,也希望相关视频平台不要只为了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就对贩卖焦虑的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落实平台监管责任,不要任由这些所谓的“名师”传播伪“劝学”言论,徒增家长和孩子的烦恼和焦虑。
暑假,原本是孩子课业负担较轻,家长和孩子深入培养感情,开展家庭教育支援服务的重要时间,这时候人为大炒“暑假最可怕”蓄意制造教育焦虑,不够地道。
孩子们想趁着暑假放放松,但商家们只想让孩子们“充充电”……暑假已经变成了“最可怕”的时间段了。
趁暑假大肆卖课有点扯,但你知道已经有人把“暑假”注册成商标?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止目前,共有73条“暑假”相关商标申请记录,其中35件“暑假”相关商标已被核准,包括“暑假”、“暑假奇遇”、“暑假总动员”、“快乐暑假”等,国际分类涉及办公用品、教育娱乐、啤酒饮料等。
有意思的是,还有人申请注册“学霸过暑假”、“暑假嘉年华 SUMMER-HOLIDAY CARNIVAL”“美莱暑假整形季”等商标,只不过这些商标注册申请过已被驳回,正在驳回复审中。
值得一提的是,将“暑假”相关词组申请注册为某个商品/服务类别上的商标,易被驳回的一大原因是商标缺乏显著特征。
一件商标要想获准注册,首先必须具有商标的显著特征。而商标的显著性既可以是固有显著性,也可以通过使用取得。
因此,当商标因为缺乏显著性被驳回时,可综合考量申请商标是否已有使用,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如何,是否可以通过证据证明商标通过使用和宣传从而获得了商标应有的显著特征,再考虑要不要继续争取商标。(图源天眼查及网络 版权原作者所有)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