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 30 万加盟费,却发现品牌方根本没直营店!” 这是我见过惨烈的加盟骗局。这是盟叔看到一个案例,这位老板轻信某奶茶品牌 “零经验扶持” 的承诺,耗尽积蓄开店,结果开业三个月就因品牌方失联、供应链断裂而倒闭。这类悲剧每天都在发生 ——90% 的加盟骗局始于资质造假,而普通人却不会查!
今天,盟叔用以往的服务企业的经验,教你 3 步拆穿品牌方 “画大饼” 的套路,让你避免成为下一个“羔羊”。
01加盟骗局的 “资质陷阱” 长什么样?
1. 假资质:伪造商标 + 虚假备案
商标陷阱:品牌方用 “TM” 标冒充 “R” 标(已注册商标),甚至直接伪造商标注册证。验证方法:
登录国家商标局官网(sbj.cnipa.gov.cn),输入商标名称即可查询。备案陷阱:谎称 “已备案”,实际未通过商务部审核。验证方法:
登录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txjy.syggs.mofcom.gov.cn),输入品牌名称或公司全称,查询备案状态。2. 假实力:PS 门店 + 虚构案例
门店造假:用地图软件(如百度地图)搜索品牌名称,若显示 “未找到相关地点”,或门店地址与宣传不符,必是假店。
数据造假: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平台搜索门店,若评分低于 3.5 分,且评论区全是 “刷好评” 痕迹,直接拉黑。
3. 假承诺:合同套路 + 口头忽悠
合同陷阱:条款里暗藏 “不退加盟费”“强制高价进货”“模糊退出机制” 等霸王条款。例如,某品牌合同规定 “加盟方中途退出需支付 50% 违约金”,却未明确退出条件。
口头承诺:招商经理拍胸脯保证 “月入 10 万”“总部兜底”,但拒绝写入合同。应对策略:
录音取证,并要求将承诺书面化。02亲测有效的 3 步 “排雷法”
1. 第一步:查 “底裤”—— 国家官网验证
商标查询:访问国家商标局官网,输入品牌名称,确认商标状态(是否为 “已注册”)。若显示 “驳回” 或 “无效”,直接放弃。
备案查询:登录商务部备案系统,输入公司名称,查看是否有备案信息。若未备案,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八条,该品牌无权开放加盟。
2. 第二步:扒 “黑历史”—— 暗访现有加盟商
伪装顾客:到品牌方提供的 “直营店” 消费,闲聊时问:“这家店开了多久?生意怎么样?总部支持力度大吗?” 若店员支支吾吾,或回避问题,说明有猫腻。
实地考察:用地图软件搜索品牌名称,随机选择 3-5 家门店,观察客流量、员工状态、产品质量。若门店冷清、员工抱怨,立即止损。
3. 第三步:盯合同 —— 律师圈出的高危条款
必改条款:
·加盟费退还:要求明确 “未开店可全额退款”。
·冷静期: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加入 “30 天冷静期”,允许无理由解除合同。
·退出机制:约定 “若品牌方违约,加盟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自查模板:对比学习加盟合同审查的红线,先自查才放心。
盟叔提示:加盟前务必做到 “三查三问”:
1.查资质:商标局 + 商务部官网验证。
2.查门店:地图软件 + 大众点评实地考察。
3.查合同:律师审查 + 逐条核对。
4.问现状:暗访加盟商 + 观察真实运营。
5.问风险:要求品牌方书面承诺兜底条款。
6.问退路:明确退出机制 + 违约金标准。
记住:真正靠谱的品牌,经得起审查,而非炒作。后提一句:注册公司找盟叔,帮你避坑好帮手。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