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法人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等动机,采取伪造账目等手段来欺骗股东的情况。但必须明确,伪造账目欺骗股东是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更是对股东合法权益的直接侵犯。

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人,有权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和运营状况,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然而,通过伪造账目来隐瞒真实财务信息,股东可能会被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选择。

那么,面对公司伪造账目的情况,股东应如何应对呢?

制作虚假账动机

1、规避税务负担:部分企业可能采取制作虚假账目的手段来降低应缴税额,以节约开支。这种做法不仅违反法律,还侵蚀了***税收的基础。

2、业绩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在面临股东或投资者对业绩的高压要求时,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伪造账目来掩饰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吸引投资者、获取贷款或维持股价的稳定。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基于错误信息作出决策,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

3、个人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情况下,个人为了私利可能会操纵账目,例如进行贪污或挪用公款。这种行为不仅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4、获取政策上的优惠:为了获得***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或基金项目,一些企业可能会夸大自身实力和项目前景,通过虚假账目来骗取***资源。

5.应对违规支出的困境:企业有时会遇到一些支出,这些支出由于其特殊性质或不符合法律法规,无法直接公开或正规入账。例如,涉及非法的打点费用、行贿行为,或是不符合行业规范或法律规定的佣金支出等。由于这些支出的非法性或不合规性,企业可能会采取伪造账目、虚构业务等不当手段,将其伪装成合理且合法的费用,以便能够入账处理。

虚假财务记录的法律后果?

1、行政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制作虚假财务记录可能会招致行政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包括:

①对公司或企业的处罚:

若公司违反规定,在法定会计账簿之外设立其他会计账簿,或在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中进行虚假记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将根据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②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

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能会被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同样根据违法情节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如果属于***工作人员,还可能面临撤职或开除的行政处分。

对于会计人员,可能会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刑事责任

①危害税收征管罪:

若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②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对于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若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制作虚假财务记录还可能触犯其他刑法条款,如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等,具体法律后果将根据案情而定。

承担做假账刑事责任的人员

1、主要负责的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往往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或总经理等。他们对公司的财务决策和管理拥有决定性的权力。

若他们指示、怂恿或亲自参与了制作虚假账目的行为,并且该行为触犯了刑法,那么他们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这些人员通常是实际执行虚假账目制作的财务人员或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若他们直接参与了伪造、篡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并且该行为构成了犯罪,那么他们同样可能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