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方债审计、土地出让金审计,一端是负债,一端是资产,就是为了核实未来到底有多少优质资产,资产的收益率有多少,经营费用到底有多高,这是一次总体清账过程。
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掀起全国首次土地审计,审计范围一直下到县级,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5年内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审计,涉及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发改委、林业、农业等多个系统。
很多人预期有大批官员的“坏账”将浮出水面,这一预期有现实依据。
中央巡视组在巡视的21个省份中,发现20个省份存在房地产腐败现象,占比高达95%,19名省部级官员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落马,其中不少高官落马与房地产业密不可分,土地领域为腐败重灾区。
这并不奇怪,土地是地方政府手中拥有的最大宗资产。
反腐并不是唯一指向,甚至不是主要指向,只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次要收获。
从推测看,摸底地方公共财政,改革地方财政与公务运转系统,才是主要目标。
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摆脱土地依赖症,必须清楚在扣除腐败因素后,精减机构减少冗员后,地方到底需要多少财政收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未来推出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房产税与消费税,是否能够维持地方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所需?地方债审计也好,土地审计也好,都是为地方建立公共财政奠定基础数据库,一旦这些数据库基本建成,对吃财政饭的机构与人员等组织架构的整顿,将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不建立严格的公共财政体制,必然出现地方财政寅吃卯粮,现在地方主政官员为政绩大举卖地、大举借贷,让子孙偿还欠账。
企服快车面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另企服快车面土地使用效率极其低下,恶性循环屡禁不绝。
一些地方大量征地,却无实体附着于上,美轮美奂的广场、剧场令人侧目,单位面积GDP却惨不忍睹,最好的深圳、上海也只有香港的四五倍,甚至不如印度等国家的经济中心,更不要说其他鬼城、空城。
土地出让面积多、价格高,让民间资金购买高价房的方式进入政府投资领域——2000年中国城市建成面积是2.2万平方公里,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4万平方公里;从2000年到2011年,综合地价的水平差不多涨了297%,商业地价的水平是涨到了309%,居住用地的价格是上涨了528%,在此期间工业地价水平才提高71%。
2011年全国土地抵押面积是420万亩,抵押金额达到4.8万亿元——一切依赖于土地,招商引资靠土地,改变面貌靠土地,金融抵押还是靠土地,但征用土地上却未形成匹配的实体经济,未完成人口同步城镇化。
出让土地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低价出让的工业地转化成商业地,溢价被瓜分,出让土地成为赔本生意,地方财政必须另找出路。
地方债审计、土地出让金审计,一端是负债,一端是资产,就是为了核实未来到底有多少优质资产,资产的收益率有多少,经营费用到底有多高,有多少进入了财政口袋,有多少进入了部门小金库甚至个人口袋,这是一次总体清账过程。
算清账,才能为二次分税制改革定准基调。
可以预计,此次审计会有土地相关领域贪腐官员浮出水面,但满足于看热闹是短视的,重要的是建立机制,逐渐杜绝贪污滋生的土壤。
同样可以预计,围绕土地财政的利益分配将有所调整,土地出让金可能借鉴土地基金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接受审计之外的大众监督。
但目前阶段彻底根绝土地财政是不现实的。
最现实的做法是,从发达地区逐渐推出房产税、消费税,以温水煮青蛙方式改变土地财政与税收权重。
再看香港,其面积远小于上海、北京,总面积仅1100平方公里,人口高达700万。
香港75%的土地仍属郊野地区,全港已开发的土地面积10%左右,新界等地仍有大量土地没有开发,为未来留下大量空间,最重要的原因是财政收支平衡,房价越高差饷税越高,政府不需要追求短期政绩,因此没有一次性卖完所有土地的疯狂。
如果改革不能落实为制度变革,所有的改革努力被会被化解于无形,审计土地只是建设新制的开端,理性人性的体制才能改变狂热的市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