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专利组合,是指企业通过研发活动掌握的一系列相互具有关联作用的专利技术,它们可以对企业所经营的特定领域进行系统控制和保护,为企业带来投资回报,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形象地讲,专利组合就如同一串珍珠项链,串起来的价值远大于单个珍珠价值的珍珠项链,其织造体现了企业的商业运营策略。
商业策略是专利组合的灵魂,专利组合是商业策略的体现。
近年来,专利组合的威力显现在一系列重大商业并购活动中。
例如,2011年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巨头与谷歌的北电专利争夺大战;
2013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卖给了微软,但却唯独保留了专利组合;
2013年推特(Twitter)花巨资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多件专利并签署交叉许可协议等。
可以说,高科技巨头之间的商业博弈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于商业理念的专利组合的交易中。
如今,一些创新企业的专利组合强大到足以控制整个产业链。
例如早年的DVD 3C联盟、6C联盟,其本质上是该领域创新领先企业基于其专利组合而构建的专利池和行业标准,而该专利池几乎彻底使我国DVD制造企业沦为了代工工厂。
此外,高通公司在4G LTE领域已经标准化的核心专利组合,几乎可以对我国手机芯片全产业链进行支配性经营,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反垄断调查。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专利组合对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企业应如何构建专利组合,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管理层对商业策略专利组合化要有高度的价值认同,并切实推动该项工作的执行。
其次,注重产业链定位,合理构建专利组合。
笔者认为,企业自身技术在产业中的位置对构建专利组合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企业专利组合的方向,即进攻型、防卫型亦或是攻防兼备型的策略。
这需要企业对自身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进行定性评估,制定出相应的商业策略或战略,并通过企业项目转化为产品或者市场竞争力。
再次,打造商业策略之矛、运营专利组合之盾。
当商业策略制定之后,专利组合的构建和运营即是战术层面或者时间维度的问题。
优势竞争者可以通过强大的专利组合辅以专利侵权诉讼作为竞争武器,或是通过企业并购以及专利组合的交叉许可而介入特定市场,如软件巨头微软介入硬件市场。
当然,技术弱势方也可以通过专利组合获得一定程度的设计自由度,如技术避让、专利丛林策略等。
最后,合理审计,降低专利组合运营成本。
专利组合构建的成本决定了企业需要定期对其专利组合进行动态管理或审计,适时地进行向外许可、交叉许可或转让来达到获取现金流或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总之,作为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专利组合的作用毋庸置疑。
但需要强调的是,构建专利组合不仅需要“量”更需要“质”,再好的商业策略或者经营理念,没有好的专利质量作为根基都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对质的把控要放在专利组合的核心位置。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