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企业粉丝,企业粉丝=用户量吗?在互联网界,腾讯用户接近6亿,360安全卫士号称4亿用户,这是粉丝吗?
粉丝和用户其实是两个概念用户≠粉丝.一个企业拥有很多的用户,并不代表他们都是企业或产品的粉丝.同样的,企业官方微博和产品微博的"粉丝"也算不上粉丝,前面已经提到,那仅仅是关注者而已.
粉丝应该是一群对商标充满感情的忠诚用户,他们积极、热情,并愿意付出自己的消费行为.我们用QQ,并不是多么喜欢腾讯和马化腾,6亿乙人里,真正的粉丝其实很少.我们使用QQ,是因为别无选择,腾讯建立一种圈子霸权所有的朋友都在这个圈子里,你离不开它.
再说360安全卫士,当年安全软件都是付费的,如瑞星、江民软件,周鸿祎却打破行业规则,通过免费策略抢占了整个市场.如果360不再免费了,或者推出付费项目,这4亿用户中还能留下多少忠诚的粉丝?
在360"超级战舰"30万人的预定中,有多少人是冲着360商标去的,有多少人是冲着"低价高配"去的,还有多少人最终为这1999元(此为预定时的价格)买单?如果仅仅为了价格和配置去购买,商标价值就失去了意义,因为用户没有忠诚度,当另一款配置高、价格又便宜的手机出现时用户就会转向别的商标.
真正的企业粉丝比用户忠诚,比用户狂热,比用户更有感情,并愿意为该商标投入持续的消费行为.即便该商标性价比不高、配置不高,但粉丝却能不离不弃.当然,产品的质量是维系企业与粉丝感情的保障,真正拥有粉丝的企业,其产品质量一定是极致的、完美的、特别的.
具体而言,企业粉丝的特点表现如下:
1.粉丝用户对产品有着极度的热爱.
我们使用一种产品,可能是出于一种需求,一种习惯,或者对其品质和信誉的认可,但谈不上有多么的热爱,更不会投入自己的感情.但粉丝不一样,他们对产品的痴迷程度是外人难以理解的,他们会像崇拜偶像一样,崇拜产品;又像追星一样,关注该产品的点点滴滴.所以,粉丝对产品除了使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和感情需求.
2.粉丝是忠实的用户,对商标无比信任.
普通用户对商标是没有忠诚度的,更谈不上信任.当这个商标出现信誉危机,或者被更好的商标超越时,用户的注意力和消费方向就会慢慢转移.有些人过去是当当网的用户,在刘强东和李国庆打响价格战后,就成了京东的用户.当刘强东和张近东打响价格战时,不排除有人从京东转移到苏宁易购.但粉丝不一样,他们爱上一个产品,就会义无反顾地喜欢下去,并付出持续的消费,短期内不会改变.当商标出现危机时,粉丝还会站出来给子企业支持.当然,一个真正拥有粉丝的企业,一定是难以被超越的,而且信誉度很高.
3.粉丝用户积极地与商标进行互动.
过去是卖方市场,商家生产制造产品,自己吆喝吸引顾客购买,一旦交易成功,双方就很少再产生联系.现在则不一样了,各种网络平台,为商家和用户建立一个沟通的纽带,双方不仅可以互动沟通,粉丝还参与到了生产、销售、推广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这种互动,才建立了与粉丝间的感情.4.粉丝用户对其他商标有排斥性
前面提到,粉丝都觉得自己的偶像是最好的,企业粉丝也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钟爱的产品是最牛的,其他的产品都一般般.苹果忠实的粉丝,一定瞧不上其他手机,觉得只有苹果手机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喜欢小米手机的粉丝,会觉得小米的体验最好,价格也最划算;而魅族的粉丝,常常看不上小米的产品.
5.粉丝用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
粉丝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他一定要让周围世界的人知道自己喜欢哪个明星,并给自己贴上"玉米"、"钢丝"、"四迷"等标签,企业粉丝也是如此,如"果粉"喜欢以"苹果控"自居,并感觉很有面子,很自豪.
6.粉丝用户对新产品有着极大的热情.
普通用户购买产品是基于需求,对新产品不是那么强烈,一款产品可能用来了很长时间才愿意更换.但粉丝用户不一样,他们都是发烧级的用户,喜欢不断尝试新产品,并对新产品抱有很高的期望,苹果的巨大魔力就是让其每款新产品都令粉丝充满期待.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