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认证仍存在一定盲区,必须开拓创新,找寻更科学、更精准的认证新路径。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要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传统认证过于注重企业的最终技术成果,而应更加关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系统性。评估时不仅看产出,还要检查创新投入、创新机制建设等过程性指标。可以建立科学的创新过程管理指标体系,让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过程性成果成为认证的关键要素。

认证要从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单纯的技术指标、数据对比过于片面,应增加对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氛围等定性要素的评判,进行全面的认证鉴定。还可引入专家论证、行业评议等方式,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定性评价可以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进行更立体的鉴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要从单一标准转向灵活标准。现行统一的评估体系应向差异化标准过渡,根据不同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制定灵活、适用的认证标准。还可以鼓励各地、各界根据本地实际探索创新标准。分类施策更符合企业实际,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管控。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要从隔段式监管转向动态监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认证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对企业创新活动及效果的持续跟踪,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最后,认证要从独立运行转向协同联动。认证部门要加强与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享数据资源,形成政策合力,使认证成为促进企业创新的协同工具。

开拓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新路径,能使认证更精准、更科学、更具前瞻性,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需要认证和企业界共同探索,形成认证创新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