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的所有工程施工单位,不论是老板,还是财务人员,还是挂靠的个人(虽然不允许,但实际大量存在),都叫苦不迭,一说起税务问题,基本都要一片骂娘声。
本来,工程行业的利润率就很低了,我和无数老总们在一起的交流,每个项目净利润能到10个点就很阿弥陀佛了,这是在2016年5月1日以前,而且还要确保2-3年内能把所有工程款都要回来。
后来,营改增了,说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负,可是,建筑业面临的,却是一个更加麻烦和加重的局面。
因为,原来这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很多工程只能低价中标或平价中标,也就是基本没有利润。
那时,一些材料和劳务的费用,还可以不开票等各种方式来压缩一下成本,但总的来说,一般工程公司还能凑合着。
到了税改后,虽然可以增值税抵扣,但是,你买材料时,如果想开材料票抵扣,就会面临材料费用上涨6个点甚至更多。
其实,税负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不说,还麻烦了。
而其中市场普遍存在的挂靠问题,更是无形中增加了挂靠者的负担,让很多人仅在挂靠上,就要一下子承受10个点左右的负担,咋办?只能偷工减料压缩成本呗!
而今年7月1日后,更加严苛的税务管理规定又下来了,这下,工程行业真的是骂声一片,喊死声遍地了。
这个规定,各行业都骂,比如商场买东西开票要列详细的单子,一下子各商场开票台前人满为患。
而对建筑业来说,更是艰难,票仍然难开,比如你工地需要临时买点沙子,路边一农民开一拖拉机卖沙子,哪里来的发票?而且餐饮等发票入账还不让达到一定比例,这一点,在工程行业遭到了很多人的咒骂。
因为工程行业可能是2年没有工程干,但作为行业特点,这2年里不可能没有前期开拓费用,不可能没有各种花销,比如一般工程的投标参与,就是几万的成本,你要是总投标不中,仅这开销就非常巨大了。
但是,税务一句话,你没有工程进项,你干嘛这么多开销,不行,不许入账!
我特么自己公司赚的钱,我爱怎么花是我老板的事,你凭什么不让我做成本?我花钱了,你不让我记成本,天理何在?而且,哪怕是我去饭店没有吃饭,只是开了张票,但是,这票是饭店开的,饭店也已经纳税了啊,为什么要不许我入账,我也花了钱啊!
各种紧箍咒加在本就越来越形势不好、利润很低的工程行业,现在大家说,这是要逼死一大片的节奏啊!
和工程行业的人在一起交流的最多的,是工程还能不能干的问题。
所有工程行业的老板们,尤其是原来挂靠施工的那些个体,现在对税负之压力已经有了要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不是李总理说了全国减轻税负了吗?
你去问问身边的工程行业的人,谁会认可这个新闻言论?实际情况是,工程行业的成本更重了。
建筑业的竞争之激烈,不是行内人不会有感受的,所以,低价中标成为无论是小私企还是大央企的主要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行业的利润率中标时很多是三五个点,甚至是零利润中标,后期靠一点洽商、签证增加一些利润。
这种情况下,工程行业的成本自然要控制,尤其是私企,比不得国企重市场不重利润的思路,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利润。
怎么办?放开那些不正当的偷工减料的方法,基本各公司采取的就是买材料不开票的方法。
你去任何一个建材市场或厂家,开票一个价,不开票一个价。
在以前的税制下,很多工程单位都不开票,反正税就是那3个多点,固定的,你自己能省的成本当然要省了。
可是,现在营改增,金税三期,各种严酷的制约下,每一笔钱都要对应一个票,你买材料时,必须把钱打入材料商账户,而材料商必须给你提供发票,否则就是钱、票不对应,于是,你就要面对材料商在原有价格上加销售类17个点的税。
17个点啊,你工程才能有多少利润?这样一下子给整个工程增加的负担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能提供发票的材料商,你问问工程业的人,还有很多材料是不能开票的!
有的是人家就想作小规模纳税人,一年超过80万票就不给开了。
工程行业,80万能干个毛啊?所以,这些材料商可能是一个月都不到,就把80万的发票额度用完了,然后再也不给开票。
还有一些材料,根本就没有票!你问问有多少工地采购砂石料是能有票的?人家可能就一农民,拉几车沙子给你,哪里来的票?
外行肯定会说,总有有票的吧?这家不给票,换另一家呗。
这就是外行的话!
老农作为一个业内人告诉你:
一是工程利润那么低,谁家材料便宜买谁家的,你要买价高的,领导还得猜疑你吃回扣呢!所以,只能尽量买便宜的材料。
二是工程行业的特点是工程款不能及时拨付,有钱的客户走付款审批都要拖拉2个月左右,如果遇到客户资金紧张,几个月拿不到钱的事很平常,这种情况下,你连钱都没有,到哪里买材料?那当然是肯赊账给你的材料商了,这种情况下,能有人肯赊账,你还特么管人家要这条件那条件,你还是人吗?所以,忍了吧,自己扛着吧。
所以,这么多拿不到票的采购,还有那么多民工的费用,也都缺票,因为要票价又高上去了。
怎么办?就得想法单独买票。
以前买票简单,满大街都有,只要是真的,就没有问题,现在税制下,真的票都没有用,必须要和资金流向对应。
那就得找关系好的供应商,和人去商量怎么买人家票,钱也入人家帐,然后再取出来填补其他不太合规的地方。
这是风险啊,万一钱进去出不来怎么办?又没有办法依法保障,跟嫖客被妓女敲诈一样的没法报警。
对给票的材料商也是风险,你明明进了10万的货,你开出去了100万的票,税务局还会查你!
现在的工程行业已经陷入到左右为难的情况,完全按税务规矩,几乎是白忙活,不按规矩,那就是违法犯罪,要坐牢的。
我曾经遇到外行和税务人员,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们不会把这增加的成本转嫁到甲方身上吗?
呵呵,连续100个呵呵了。
你以为我们是想涨价就涨价的三桶油吗?本来接个工程已经很不容易了,经历了各种拼搏斗争,你自己把利润降到1个点都可能接不来工程,你还涨价,你脑袋被门挤过多少次了?
目前工程行业这困境,你可以问所有干工程的,估计都在骂税务部门。
中国的各种规定,没有详细的社会调查,也不搞个草案让大家提意见,想推出来就推出来。
不接地气,不走群众路线,这学习领导精神又表面化了。
其实,让税务局长自己也开个工程公司,丫的准恨不得把提出这些制度的人都拉出去枪毙半小时。
税务局和税务人员自己家需要施工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担心这样的税负下,施工单位会不会偷工减料。
互害模式不就是这样吗。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