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初期,创始人经常会在管理风格问题上纠结:是专制式“一言堂”管理,还是群策群力?专制吧,觉得过于霸道,但群策群力吧,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搭上了大把的时间,最终却没能定下一个合适的方案。那么,在管理公司中,创始人的管理风格到底要专制还是群策群力呢?下面来各自分析一下。
一、专制型管理风格
创业初期,没有多少资源和人脉,甚至连像样的技术也拿不出手,之所以创业,多半是本着那份雄心壮志。所以,想要公司发展成什么样,说白了还是你最清楚。尤其是你所找的合伙人还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伙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最有能力的那个人还是自己。如此说来,初创企业起步的时候还是该由自己拍板,也就是专制。
197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通用公司的董事长汤姆斯·墨菲来中国考察,高层也批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项目,包括轿车和重型汽车,并达成了合作汽车项目的相关事宜。
通用汽车是第一个来与中国接洽的外资公司,当时中央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可以说,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但事实却大为反转。原来,通用汽车董事长回到公司后开了个董事会,没想到董事会的其他成员嫌弃中国太穷,于是否决了他的提议。
就在通用公司董事会否决董事长提议的时候,德国大众却积极与中国洽谈,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的德系车:
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等。而到了 1997 年,通用汽车再进入中国市场时,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讲这个案例,就是想说,重要的决策还是得由一把手来拍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有着宏伟蓝图的创始人一定是一把手,公司中绝对的领导者。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是当年商鞅对秦孝公说的一番话,意思就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不和民众讨论任何问题,但是当事情成功后,可以和民众一起享受胜利果实。再往简单了说,就是能成大事的人,都不与众人谋划。
当然,如此说,都是针对创业初期而言,尤其是身边没有能者,只有你一个人能挑起大梁时,此时专制是最佳的管理方法。
二、群策群力型管理风格
创业一开始,便是几个合伙人一起努力,或者随着公司的发展,引进了各方面的强人,比如技术牛人,那么此时就需要你适当地放低姿态,虚心向人请教,有什么决策时,尽量征求一下团队成员的意见,也就是群策群力。
下面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某公司刚起步时只有不到10个人,当时全公司上下只有创始人,也就是老板一个人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电话,送货、结账、进货、谈客户……所有的事情都经由他手。这些事交给谁他都不放心,别人提的意见他也听不进去,每天起早贪黑,似乎是他一个人在养活全公司的人。结果五六年过去,公司依然是老样子,没有任何起色,老板也倍显疲态。
后来他终于明白,该放权时还是要放权,该听取大家的意见时还是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哪怕差一点儿就谈成的业务没谈成,也要作为历练员工进步的机会,只是为什么没谈成,他会直接给员工指出来,并在下一单时,还由这个员工去做。最终,员工将该谈下的单子都谈下来了。
再后来,有客户找他时,他就会直接让他找相关的销售人员了,而公司也在这种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案例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凡事不要亲力亲为,而是要适当放权,同时还要群策群力,多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帮助公司快速发展壮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