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与公司营业执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涵盖法律性质、税务管理、责任承担等核心差异:

一、法律性质与主体地位

主体资格

个体工商户属于自然人经济主体,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而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独立于股东存在。

注册要求

个体户无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注册手续简单;

公司需满足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如有限责任公司3万元、一人有限公司10万元)。

二、税务管理差异

征税方式个体户多采用定额定率征收,即使无收入也需按核定金额缴税;

公司按实际收入查账征收,需建立完整财务账簿,无收入则无需缴税。

税种区别个体户仅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利润部分)和股东分红时的个人所得税,形成双重征税。

发票权限

个体户通常只能开具3%税率的小规模发票,而公司可申请17%增值税专用发票,满足更大规模业务需求。

三、法律责任与风险承担

债务责任个体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需以个人财产清偿债务;

公司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例如注册资本50万的公司最多承担50万债务。

破产保护

公司可申请破产保护,个体户无此权益。

四、政策支持与经营限制

优惠政策

公司可享受税收减免、产业扶持等政策,个体户通常不适用。

经营范围

个体户业务范围受限(如零售、服务等),公司可跨行业多领域经营。

信用背书

公司执照对外签约认可度更高,个体户无法以执照名义签订大额合同。

五、组织结构与管理要求

财务制度

个体户可不建账,公司必须依法建立完整财务账簿。

人员规模

个体户从业人数通常受限,公司无此限制。

六、注册与变更流程

注册材料

个体户无需公司章程,公司注册需提交章程、股东协议等文件。

经营者变更

个体户更换经营者需重新注册,公司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

选择建议

个体户适用场景:小规模、低风险、灵活经营的本地业务(如零售店、工作室)。

公司适用场景:计划扩张、需融资、涉及多领域合作或希望建立品牌信用的项目。

建议根据经营规模、风险承受力及长期规划选择,例如餐饮小店可选个体户,而科技服务类企业更适合注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