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商局窗口工作人员表示,从3月注册登记从实缴制转变为认缴制后,窗口咨询和受理量都大幅增加,只能上班时收材料、午休时间审,尽量做到在注册法定时间内完成,争取“零红牌”。
7月8日,《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公布;23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通过。从3月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国推行至今,一系列“宽进严管”的措施陆续出台。
作为上海自贸区最先“可复制”的经验之一,改革放开了准入的大门,考验着守门人“刺激市场活力、守好市场秩序”的平衡。业内人士期待,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这一可推广的经验后,继续深入探索出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信用监管等放管并重的道路来。
市场主体井喷增长,“全程便利”不跨栏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大的亮点是,资金和许可不再是“创业梦”能否开启的第一把钥匙。
记者在注册大厅遇到了刚刚博士毕业两年、前来咨询注册新公司名称的姚先生。他对记者说,公司前不久刚注册好,注册资本100万元。“刚毕业积蓄不多,本来2013年我就想注册,后来看到说会改成认缴制,就推迟到了2014年,这样现金流就比较充裕。”
据介绍,过去由于有“验资”的流程,会计事务所能在注册之前把一道关、上一把锁,但有些企业就走流程,让注册资本玩起了“快闪”,虚假出资等现象较多。现在所有审核责任都落到了工商注册人员的身上,“为了减少背后的风险,我们看材料的时间必须更长。”上述工作人员说。
改革有效刺激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今年3-6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同比增长20.48%,注册资本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4.37%。
这一制度最初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实施时,就已经展现了其刺激市场、鼓励创业的魅力:
截至7月6日,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10595户,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的企业存量(8996户)。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表示,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包括了登记制度中从准入到退出的每一个环节。在简化登记程序、加强部门联动、推进等级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登记过程中某个环节便利了,但从整体上来说对申请人还是不便利的情况。
信用监管全力推进,增添全民“监督眼”
“宽进”看似有风险,背后却是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夯实监管信用基础、改进市场监管执法、改革监管执法体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监管执法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严管。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说,对于社会而言,企业信息从被监管部门的几十杆枪“审核”,变成所有个人和单位均可查询,几千、几万只眼睛“监督”,这样可以促进企业自己拧紧“水龙头”自律,加强社会共治。
7月23日,《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正式通过。此前公开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企业需要向工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公司股东出资情况、企业经营状态、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等信息的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如果未履行义务,企业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公示。
“公示”是保障宽进顺畅进行的一大利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授洪玫说,“严管”并非只靠政府,而是将全社会都纳入到监管队伍中,群防共治,建立失信行为和违法违规记录的市场主体“黑名单”,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阻。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介绍,目前自贸区内也已有六项“严管”制度:
一是将企业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二是建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制度,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三是建立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四是建立完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五是探索深化行政执法体系改革,解决多头执法;六是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信用监管等手段促进部门协同、主体自律、社会共治等。专家认为,未来“严管”还需发挥部门联动,将所有信用信息汇总在一个大平台上,打破信息孤岛,让信用监管真正发挥最大效益。
洪玫举例,可以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央行的数据库、法院被执行人“老赖”的黑名单数据库等中的信息,整合并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最终形成诚信企业脱颖而出、失信企业寸步难行的氛围。
简政同时“放管并重”,打造公平竞争市场
放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会发现这是“简政放权”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专家分析,未来不仅仅会在“准入”上下功夫,先照后证、负面清单管理、减少审批等改革都会随之继续跟进。
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用7个方面27条措施,演绎了“宽进严管”“放管并重”的新内涵,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过去有人开玩笑,说一些审批“比计划生育还严”,不仅管能不能生,连“什么时候生、生男生女”都要管。上述《意见》明确提出,要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就是要实现清单之外非禁即入,限制政府的权力。
洪玫说,简化退出、减少审批、打破封锁和垄断等刺激市场活力的举措,就是要打破事前的条条框框,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未来简政放权、放管并重的大方向。
放管并重,就是不仅要管得住,还要管得巧。例如,过去我国食品监管曾面临“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不仅缝隙多,还容易浪费执法资源。后来随着食药监体制的整合,监管职能得以合并。未来还需通过改革,消除多头执法,遏制住“抽检几千次管不住一瓶奶”的现象。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认为,改革会从重审批、轻监管的“免责”思路,转移到轻准入、重监管的“担当责任”上来。例如,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将“一口受理”从公司注册扩展至公司变更,就是减少前置审批为企业带来的麻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