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很多人加入了创业大潮。但是,企业家对工商登记中一些常见的专业术语感到困惑。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等于注册号

新注册企业的注册号都是15位,除了没有升级的老企业。注册号是纯数字;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是18位,有时是数字加字母,也有纯数字。所以,两者有很好的区分。

两者不同,不冲突,但每个企业只有唯一的注册号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不能更改。工商一般使用注册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多证合一改革的结果,是很多部门通用的。

2、企业名称不是永久不变

首先,企业的名称可以更改,但同时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名称。公司名字变了,想领工资找不到这家公司怎么办?放心,只要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其次,企业名称不能随意更改。公司名称核准登记后,无特殊原因一年内不得申请变更,但现在很多地方鼓励创新,已经突破了这一规定。第三,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后,有效期为6个月,小心过期,尤其是需要预先核准的公司。

3、企业类型分不清

企业类型很多,有自然人独资、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法人独资、分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未上市)、非法人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4、营业场所不等于实际业务经营地

《公司法》规定公司住所为公司主要办公场所所在地,商事登记部门登记的公司地址只能有一个。但需要指出的是,主要办公地点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场所并不相同,比如建筑公司。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允许一照多址,一个营业执照上登记多个地址(有特定条件的)。企业地址变更的,要及时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

5、法定代表人不等于企业股东或企业实际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非股东,可以不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必须有职务,且必须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或经理之一。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法定代理人,而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此,监事、“老赖”、公务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不能成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6、注册资本不等于实缴资本,也不代表公司实力

2014年3月1日起,企业注册资本实行认缴。认缴就是股东承诺在限定的时间内缴纳多少钱。比如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不是说现在账户上有这么多,而是股东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1000万存入公司账户。那你怎么知道企业有没有实收呢?以企业银行的缴款单或验资报告为准。

7、营业期限不等于房租租赁期限

公司的营业期限不受租赁期限的限制,因为公司的营业期限是可以变更的,公司也可以申请注销。现在实行了企业简易注销,更方便了。

8、经营范围误区

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是实际经营范围。营业执照上写的经营范围公司可以从事,但有些经营事项需要公司具备足够的经营资质,有些需要前置审批或后置审批,需要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或资质证明。

9、企业名称与企业实力无关

有人认为省名开头的企业比县市开头的企业强。这是一个误解。企业注册以企业申请为基础。任何企业均可依法申请各级行政区划名称。并不代表注册单位级别越高,企业实力越强。

10、领完营业执照就完事

很多人觉得拿到营业执照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首先,向税务机关登记。其次,看自己的经营事项是否需要办理相关资质证书或者行政许可,否则无法经营。另外,记得及时缴纳认缴的注册资本。最后,要按时公示企业信息,包括年报和即时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局)来源:注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