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构建新物流场景“1天1亿件”快递包裹分发已经成为快递行业的常态,如何将快递量迅速分解成为电商和快递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表示,菜鸟正在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将物流成本降低到5%,并在国内和海外市场搭建两张物流网络,实现货物国内24小时达、海外72小时达。
与此同时,菜鸟公开基于物流IoT(物联网)的物流园区“未来园区”。
菜鸟CTO谷雪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当前菜鸟的未来园区已经在菜鸟无锡空港园区实现了初步落地,待模式成熟后会复制到快递站点、工厂、商场、写字楼以及住宅小区等众多场景。
电商物流将智能技术投入到仓储、干线、支线以及末端等物流环节已然成为常态。
就在两天前的京东“6·18”启动仪式上,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以及智慧客服同样替代了往年的商品大促成为新亮点。
据悉,京东无人卡车已完成2400小时的智能驾驶超级测试,继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常态化运营后,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站点也开始运营。
刘强东称,随着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大规模使用,京东将促使社会化物流成本更低。
电商凭借着资本与技术推动着传统物流行业向智慧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尚需提速
电商推动物流行业向智慧化发展的背后是社会化物流成本亟待降低的迫切需求。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13-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分别为18%、16.6%、16%和14.9%,已经实现连续六年下降。
然而相较于欧美国家社会物流费用占比6%-7%、日本5%,我国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仍旧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
社会化物流成本持续降低时,快递业务量却在快速增长。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2017年,快递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61.6%、51.9%、48%、51.4%和28%,预计2018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490亿件,而人力成本与土地成本也在一同增长,短板产生掣肘因素越发明显。
为此,当电商推动智慧化物流概念逐渐落地时,众多的传统物流企业也在自行驱动,投入自动化设备以实现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
北京商报记者从中通方面了解到,中通已投入使用68套自动化分拣流水线,8个小时约分拣14万多件,14万件包裹若按正常一人一个班操作1000件计算,需要140个人,使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后只需25个人,可节省超过82%的人力。
伸缩皮带机的投入使用,相比人工装卸,可省50%时间和人力成本。
实际上,中通仅是传统快递降本增效的缩影,依托菜鸟链接起来的快递企业,已经将我国快递的平均时效从4天以上提速到2.5天。
资本驱动行业升级
物流从无人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技术得以升级与资本的加持息息相关。
马云直言,阿里将投入上千亿元甚至是几千亿推动菜鸟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在马云看来,物流业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又是服务业中的制造业,现代物流是新零售发展的基础。
跨境物流递四方首席执行官李跃称,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在海外布局时,要提前对新兴的市场进行布局,在电商规模尚未形成的小众市场前,先铺设物流基础设施。
一位不愿具名的传统物流企业经营者表示,目前智慧化物流的渗透率有限,企业自我驱动的比重高于外部力量的助推,更多的智慧化物流设备需要加速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
在菜鸟网络总裁万霖看来,智慧物流正在推动行业进入新物流时代,物流的要素、流程和场景将被重构,最大限度解决商家的库存压力。
随着阿里将新零售概念落地,众多新业态开花也将零售中的痛点放大。
谷雪梅表示,迅速膨胀的新零售,将空间、时间、数量等方面痛点突出,实现数据化与智能化的智慧物流园区就要解决上述痛点。
但谷雪梅也坦言,智慧物流园区的复制还需要面临各个物流园区的差异性,每个园区的车、人、货及地形都会不同,智慧物流园区走出国门时还需要与当地情况进行融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打磨的过程。
同时,菜鸟作为搭建物流网络的平台,平台之下的物流企业尚未全部实现自动化,技术使用情况参差不齐,菜鸟要对上述情况将智慧物流技术进行分级与升级,扩大覆盖面并实现服务的差异化。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