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这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从体制改革到保护运用都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产权改革显成效
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破解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是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有力之举。
国务院2017年1月份印发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由此拉开序幕。
这意味着,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开始从过去30多年的“九龙治水”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2017年3月份,成都郫都区大胆实践,成立了“三合一”知识产权局,将原由3个部门分别承担的专利、商标、版权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划入新组建的区知识产权局。
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机制,搭建知识产权发掘、运用、转化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四川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写下光彩一笔。
2017年7月份,福建厦门、山东青岛、广东深圳、湖南长沙、江苏苏州、上海徐汇区等6个市(区)成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首批试点地方,打响了探索更加高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第一枪。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实体业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服务热线等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努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充分发挥专利代办处辐射广泛、贴近基层的特点,不断推进相关业务下放。
在34个代办处开展专利事务服务受理业务,方便申请人就近办理各类专利事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受到社会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放管服”改革也在深入推进。
“2017年全年累计减免专利费用58亿元,减少提交各类材料269.8万份。”申长雨介绍说。
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助推器,更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压舱石”。
2017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制修订,强化行政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为创新者提供更便利的维权渠道。
“在此规划指导下,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形成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创新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张志成表示。
大力推行“严保护”。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法修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河北、湖北等地率先完成专利条例制修订工作;在广东、江苏等地深入开展“企服快车”“雷霆”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展会、电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侵权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2017年7月份,我局印发实施了《〈关于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方案》。”张志成说,我们选取《意见》中涉及具体工作任务的29条意见,分解出76项具体任务,并针对每项任务制定工作进度。
统筹协调“大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用单一模式实现对所有知识产权类型的保护,也很难用单一手段实现对所有环节的保护。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跨地区执法协作,加强与公安、海关等跨部门执法联动,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裁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种保护渠道,握紧齐抓共管的铁拳,形成了协调、顺畅、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局面。
精准发力“快保护”。
杭州市王先生拥有一种门锁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
不久前,他在互联网上发现有企业在销售仿冒这种产品,遂向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提出调处请求。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经过调查、取证,立案调处,使被请求人主动从互联网上撤下了涉嫌侵权的产品宣传图片及相关资料。
此案仅用了不到两个星期时间。
“2017年,我们大力推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调联动,目前全国已批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31家。”申长雨介绍。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努力和推动下,包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内的专利权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不断增强,通过行政执法渠道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提高。
2017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6.7万件,同比增长36.3%。
其中,专利纠纷办案2.8万件(包括专利侵权纠纷办案2.7万件),同比增长35.0%;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8万件,同比增长37.2%。
知识产权总体满意度76.69分,比2016年上升4.31分。
知识产权运用创收益
2017年是中国重大科技百花齐放的一年,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复兴号跑出350公里/小时的“中国速度”;天眼“看见”千余光年外多颗脉冲星,“蓝鲸1号”实现稳定开采可燃冰……这些创新成果井喷的背后,是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迸发出不竭动力的写照。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申长雨的一席话表明,有效运用是知识产权创造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
建机制。
“科技成果闲置率高、转化率低是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科研团队实施专利转化的积极性不高。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让创新者真正能够从创新中获益,从根本上调动单位和发明人实施专利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将其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专利以5亿元的价格许可给一家企业;在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3件相关专利,转让给上海一家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在武汉工程大学,8件专利作价2128万元入股一家公司……多所高校实现专利高价值转移转化,源于权益分配机制激发出的专利运用活力。
强产业。
产业强则国家强,产业兴则国家兴。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9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通过对相关产业专利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帮助地方企业了解产业专利布局和市场竞争态势,明晰发展方向,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力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作为知识产权运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运营在2017年也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涵盖6大工业领域的3000余件国防专利解密和发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正式上线,国防知识产权向民用领域转移的号角已然吹响。
2017年12月份,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试运营,山东科考船“海梦号”下水,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军民融合产业将越行越远,越走越好。
促融资。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都是许多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拦路虎、绊脚石。”雷筱云介绍说,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督导,印发了《关于推进2017年度专利质押融资工作若干事项的函》《关于抓紧落实专利质押融资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大力推广贷款、保险、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专利权融资模式,加强需求调查和项目对接,统筹开展区域质押融资试点示范工作,促进质押融资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我们在公司财政一度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7件发明专利成功获得银行一年期流动贷款300万元。”广东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专利质押融资不仅为公司业务发展解决了燃眉之急,更为企业的创新增添了动力。
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增质押金额达到720亿元,同比增长65%,质押项目数超过4177项,同比增长60%,创同期历史新高。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