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标的使用许可和商品使用范围的扩大,一旦使用不当,放任自流,对延伸产品和质量监控失败如果新产品的投放引来了消费者的不满和反感,就会对商标的信誉带来损害风险便由此而生.
1)商标的个性被淡化.商标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起牢固的信誉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通过经营者长期努力.由于消费者感到一款难求(买不到或者买不起),从而又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比如,金利来领带,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价格昂贵,而使用者就把它当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一当该商标被允许不断地扩大生产,商品数量大幅度地增加,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就开始下降,连最低层的消费者都能佩带这种产品时,该商标的个性就淡化了.赖以生存的品牌权威,消费者的追求失去之后,该商标对待殊阶层的诱惑力也就没有了,消费者对商标的忠诚,对品牌的信赖也就完结了.商标所有人虽然得到了暂时的绳头小利,但眼巴巴的看着商标个性的淡化,从而付出了失去方场的高昂代价.如果该企业要重现当日的辉煌时,就必须重新来过.所以品牌的淡化对商品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引出更多的竞争者.如果被允许使用的单位是同行,那么商标所有人就招来了一大批竞争者.当被许可人得到了合法的使用权之后,被许可人同母品牌的市场争夺战也就拉开了帷幕.这种"同室操戈"的事件在商业上屡见不鲜,上海某外贸公司的一被单商标在海外市场信誉很高,80年代出口创汇达到了上亿元人民币,利润也相当可观.丰厚的经济效益引来了大量同行的贪婪目光,利用各种借口要求借用,因为他们借用的动机仅仅是赢利,而不是想把品牌做大,所以在营业方针上始终难以和母公司协调致,于是便形成了自相残杀,结果价格越卖越低,市场越做越小,而国外经销商也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母体公司移到了其它竞争者,使母品牌变的非常虚弱,动摇了原有的市场.
3)管理失控,商标权被滥用.失去监控后的商标专用权被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对母体企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据一份2000午年6月1-3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许加盟企业展览会上对参展的其中50家企业的调查报告(中华商标,2000年第10期,P20)显示,其中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有26家(占52%),缺乏良好信用环境的有15家(占30%),特许方缺乏有效控制手段的有11家(占22%),其中有些企业则三者兼而有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商标资源流失,使用管理失控,企业风险增大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