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事新闻报道为例,对他人时事新闻报道进行“洗稿”的人,面对质疑和责难,经常会娴熟地拎出一条高冷、专业的抗辩理由,即“时事新闻不受版权保护”。
众所周知,单纯的只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简单“时事新闻”的确是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洗稿者”洗稿的对象,常常并不是简单的“时事新闻”,而是加入了独创性内容的“时事新闻作品”,而这,正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那么,二者如何区分呢?
所谓的“时事新闻”,在著作权法上仅指单纯事实消息,一般理解为仅由五个W新闻要素(when,who,where,what,why)组成的简单事实报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各种媒体接触到的时事新闻报道却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事实消息,而是加入了独创性表达内容的“时事新闻作品”。
例如,数年前,关于一起“无良商贩用工业松香拔鸭毛”的社会新闻,出现了下面两种形式:
其一,某市一家禽批发市场,摊贩用工业松香给鸭子拔毛,一分钟搞定。
其二,在某市一家家禽市场,记者看到这里的鸭子只要一分钟就可以变得皮毛干净,而一般手工拔毛通常需要二三十分钟的时间。
这些看上去白净的鸭子到底使用了什么快速拔毛的方法呢?记者在与摊贩的交谈中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秘密。
摊贩将鸭子扔进熬煮有工业松香的锅里,然后再投入水缸中,清洗干净,拔毛过程就完成了。
经过工业松香拔毛的鸭子看上去白白净净,可是这种鸭子是危害人体健康的。
工业松香经过高温熬制之后会产生致癌物,而经过工业松香拔毛的鸭子体内会渗透进这些致癌物,长期服用会损伤肝肾甚至致癌。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工业松香是不允许用于食品的。
商贩为了经济利益而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于不顾,良心何在?
不难看到,虽然两则新闻报道的内容相同,却在表达形式上区别明显。
第一则新闻只交代了新闻的地点、人物、事件,没有附加任何的修辞、评论,是典型的“不带作者任何理性或者感性成分”的单纯事实消息;第二则新闻虽然报道的是同一个事实,却用词形象,细节生动,内容翔实,而且在报道事实的同时还链接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法律规定,并加入了简短的评论,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判断和舆论导向,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已经具有了作品的特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各种媒体接触到的时事新闻信息大多不是单纯的“时事新闻”而是“时事新闻作品”。
随着现代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新闻报道再也不仅仅是简单平面的消息传递,而是整合了新闻背景、细节描述、专家解读等众多内容在内的独特资讯,是文字描写、细节勾勒、鲜活评论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
对于这种并非单纯事实消息的新闻报道,完全可以构成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如果未经许可对其整体或者某个段落、部分进行同义变换、句序打乱,略作增删,只要数量和情节达到一定程度,就仍可能违反著作权法,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在曲艺界,有种说法叫“捋叶子”,即窃取别人的创意构思或精华表达并改头换面,尽管不违反法律,但为业内人士所不齿。
同样,尽管在法律上对于“洗稿”的认定和规制还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但是对于“洗稿”的实质如今早已众所周知,并遭到媒体公众一致的抵制和谴责。
2018年底,微信发布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规则,并对“洗稿”作出了定义,即指“采用同义词更换、语序转换、段落变换、增删非关键词语等手法生产内容,导致与他人作品主题、观点、大纲、素材、逻辑、结构、表达、描述高度相似,违反平台运营规范的行为”。
不难看到,时代发展至今,个性原创早已八面来风,抄袭“洗稿”迟早四面楚歌。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