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有两个梗流传于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一个是#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另一个词#雪糕刺客#也是刷爆各大社交平台,引来无数吐槽。这无疑道出了很多人的想法,戳中了本以为早就实现雪糕自由”的打工人。
曾经以为轻松“全款拿下”的雪糕,如今涨成了吃不起的样子。据欧睿国际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2020年间,中国整体冷饮的平均单价上涨了30%,这个数字在近两年可能还要上涨。一只钟薛高厄瓜多尔粉钻雪糕要66元,茅台冰激凌59元/盒起售,在这些高价雪糕频频出现的背后,是整体雪糕市场的提价运动。
甄稀涨至12元,可爱多26.9元一个盒装版,伊利高端雪糕须尽欢和蒙牛的蒂兰圣雪,价格也升至20元/支;有“雪糕界爱马仕”之称的梦龙也不再保守,经典的白巧口味从9.5元/支涨至13.5元/支。不禁让人们疑问,“雪糕自由”怎么突然消失了?
“他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还给了你一支雪糕”这句吐槽深刻的反映出当下人们对高价雪糕的无奈和不解。
“雪糕刺客”被抢注商标
在高价雪糕的市场下,消费者的一句“雪糕刺客”吐槽竟然被人抢注了。
据查询结果显示,6月27日“雪糕刺客”被自然人李某申请注册商标,国际分类为第35类广告销售,当前商标进度为申请中。此消息一出,网友开启吐槽模式:
“可以注册打倒雪糕刺客吗”“赶紧注册雪糕护卫”“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他是雪糕刺客吗”“雪糕刺客”蛰伏夏天
今年夏天,雪糕一词一直受到热烈的讨论。前几天雪莲被指“塌房”,但这次却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力挺”,网友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声力挺。
网友们更是纷纷发挥想象力,“爱你不贵的模样”成为了人们力挺雪莲的台词。这是因为相比于那些“雪糕界大牌”,名不见经传的雪莲只卖5毛钱,13年不曾涨价,利润只有几分钱。
其实,雪糕并不是最近几年才贵的。在2009年的热播剧《蜗居》中,有一个桥段是男女主角站在哈根达斯的店门前,犹豫要不要买一个20元的冰淇淋球。在当年哈根达斯一直是雪糕界的天花板。
1996年,哈根达斯在中国大陆开出了第一家专卖店,当时人均GDP只有5569元,全国职工月均工资为539元,但哈根达斯最便宜的冰淇淋球就要卖25元。以至于在后面十几年,哈根达斯在小说和影视剧的角色都离不开一个贵字。
如今被誉为北京中产生活观察指南的《家有儿女》,也有这样一集,刘星有句台词“有哈根达斯还吃什么中国破冰棍啊”——道出了当时许多国人的想法,当然,是在买得起的前提下。
外资冰淇淋品牌几乎是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就齐刷刷来中国淘金,其中就有比哈根达斯还早的Dairy Queen和八喜。几十年下来,除了外资品牌价格依旧在天花板外,雪糕界越来越卷。
而且雪糕不仅价格高,还频频出现争议问题,网红雪糕频频翻车。以钟薛高为例,在官网营销“融化包退”的它,近期又“翻车”。在小红书,有博主指出钟薛高在27度室温内放了半个小时,几乎没有融化,但该博文推出后,却引来质疑的声音,有网友戏称:“原来有钱人不是喜欢吃雪糕,而是喜欢吃胶水。”更有网友表示:
这能吃吗?不化的雪糕还叫雪糕吗?其实这已经不是雪糕翻车首例,网红雪糕双蛋黄和椰子灰被曝出过大肠杆菌超标问题;以牛奶为卖点的李大橘牛奶鱿鱼口味,被测出牛奶成分最少、乳糖含量垫底;而钟薛高创始人林盛2021年“就是这个价,你爱要不要”的言论也引起过众怒。
“雪糕护卫”来了
不过,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该规定提及:
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社交平台上,“发现雪糕不标价可立即投诉”、“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等话题取而代之,这一消息让消费者感到一丝欣慰,并高呼“雪糕护卫”来拯救市场了。雪糕市场在提高价格的同时,却没有做到相应的质量安全,反而食安等问题频现,似乎在翻车路上越来越远,“雪糕护卫”的出现,希望可以在未来三年内,整个行业会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即质量的保障、口感的稳定,这才是最关键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