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嘀嘀打车”等宣布停止打车补贴,一场热火朝天的烧钱大战“熄火”了。但对于嘀嘀打车,另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
昨天,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妙影电子”)宣布,起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小桔科技”)商标侵权,要求小桔科技停止使用商标,并赔偿八千万元。对此,“小桔科技”在回复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已经在申请“嘀嘀打车”商标。
不过,“妙影电子”认为自己申请成功的“嘀嘀”和“小桔科技”申请中的“嘀嘀打车”,品牌核心都是“嘀嘀”,而且双方申请商标类别又都是第9类“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所以“妙影电子”坚信,“小桔科技”不会申请成功。
记者了解到,5月13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此案。
妙影电子已注册成功“嘀嘀”,而小桔科技还在申请注册“嘀嘀打车”
根据记者调查,“妙影电子”成立于2009年1月14日,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吴旭华,公司经营项目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小桔科技”成立于2012年7月10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程维,公司经营项目包括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
“妙影电子”认为,自己才是商标“嘀嘀”的主人,“小桔科技”未经许可,违法使用。
为了证明这一点,“妙影电子”所委托的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商建刚律师,提供了两个主要书面证据:
一、 证明“嘀嘀”的真正拥有人是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
早在2012年5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批准核发了商标“嘀嘀”,核定使用类别包括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注册人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妙影电子有限公司,有效期为10年。
201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嘀嘀”商标转让给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法人都是吴旭华。
第二, 证明嘀嘀打车软件尚不拥有“嘀嘀打车”商标。
“嘀嘀打车”商标还在申请中。2012年11月28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图形、文字组合商标“嘀嘀打车”;
2014年1月13日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驳回。1月27日,总局收到复审申请,目前还在复核。
据此,商建刚律师认为,“小桔科技”侵犯了“妙影电子”的商标权,“嘀嘀”和“嘀嘀打车”的核心品牌都在“嘀嘀”两个字。“妙影电子也是开发打车软件的,并早已经注册了嘀嘀,而根据商标法57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就构成商标侵权。”
昨天,记者也联系上了“小桔科技”,公司公关部在回应中承认,“嘀嘀打车”还在申请注册中。“根据我国《商标法》,嘀嘀打车商标能否合法注册,尚在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复审过程之中,迄今并无定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