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年新发布的SUV车型越来越多,想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车企们都在加码这一领域,已经持续了六七年的SUV热企服快车继续燃烧的势头。
而在SUV市场,从瑞风S
3、长安CS35等车型的热销,到今年日内瓦车展大众T-Cross、奥迪Q2的亮相,SUV的小型化趋势愈演愈烈。
在自主品牌的主力战场,小型SUV的受宠带动着合资品牌的陆续跟进,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了自主车企面前:
如今微增长新常态的车市里再没有多少腾挪避让的空间,是否到了反击的时候了?后生可畏 小型SUV扎堆冒头
近几年SUV车型的销量在中国市场几乎是无视车市整体增长放缓的大势,一直红红火火。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增长3.25%和4.68%,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4.01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
在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7.30%的情况下,去年轿车销售1172.02万辆,同比下降5.33%;而SUV销售622.03万辆,同比增长52.39%。
在2015年的中国市场SUV销量排行榜上,虽然排名前两位的依旧分别是国产与合资紧凑型SUV的代表哈弗H6和大众途观,但瑞风S
3、长安CS35、哈弗H2等小型SUV不仅紧随其后,且同比增速均超过200%,势头凶猛难挡,不得不说后生可畏;东风本田XR-V、福特瑞虎
3、别克昂科拉、现代ix25、哈弗H
1、福特翼搏等小兄弟也都排名靠前。
再看即将上市的新车,无论合资还是自主品牌,小型SUV都在计划名单上。
比如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小型SUV车型的大众,最近官方发布了全新入门级SUV概念车T-Cross的预告图。
这款基于MQB平台研发的小型SUV,定位略低于大众于2014年推出的基于高尔夫车型研发的T-Roc概念车,已经在今年正在举行的日内瓦车展亮相。
据悉T-Roc概念车的量产版也有望在2017年先期上市,T-Cross的量产车型也预计于2018年上市。
看来,大众并不满足仅一款SUV——途观在中国市场“独秀”,如今终于也要走平民化、小型化SUV路线了。
同样,在SUV市场中已投放了Q
3、Q
5、Q7的奥迪,在覆盖了紧凑型SUV至中大型SUV细分市场之后,也向小型SUV领域动刀了。
奥迪计划在今年推出的首款小型SUV——Q2,也刚刚在日内瓦车展中与观众见面,据悉其上市后不久就将迎来国产,并将在2017年正式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韩国双龙在去年推出了旗下的首款小型SUV蒂维拉,新车上市后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并借助SUV车型大热的市场契机推动品牌销量稳步增长。
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双龙又发布了一款加长版蒂维拉XLV,准备继续深耕。
而去年广州车展上,长安发布了一款为年轻用户打造的CS15,据悉这款长安系家族一脉相承的小型SUV将于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正式上市。
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比亚迪也有所动作。
比亚迪近年主攻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传统燃油车领域,最近市场频传其首款小型SUV——比亚迪“元”将在今年4月上市,同步推出燃油版和混动版两种动力车型,以完善比亚迪的产品矩阵。
回想当年本田CR-V、丰田RAV4等紧凑型SUV刚刚在国内市场兴起的时候,众泰、长城等自主车企就以低价战略推出了早期的小型SUV,但由于太过超前,市场反响非常冷淡,如今却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背道而驰 小型化的商业逻辑
SUV在中国市场异常火爆的原因已经被媒体分析了无数次,而小型SUV现在大行其道,背后则又有一套不同的商业逻辑。
首先当然是SUV市场一直高速增长的良好大环境带动,但值得思考的是,中国人之所以对SUV情有独钟,主要的几个因素是车身尺寸大、内部空间宽敞、通过性优于轿车、驾驶视野开阔、直观上更有安全感等。
同时,除大城市以外,全国路况普遍不够理想,在客观上为SUV的增长提供了环境。
虽然SUV与同价位轿车的性能、驾驶舒适性、安全性乃至性价比到底孰优孰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至少心理上SUV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大车情节和面子情节,光这一点就不能不火。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型SUV的受欢迎似乎是与SUV火爆的逻辑是相反的。
明明是大车情节,为何反而走向了小型化?某种程度上,这是消费人群的年代更迭和年轻一代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下折中选择的共同作用。
看看如今的小型SUV广告和宣传策略就不难发现,车企清一色地瞄准了85后、90后的年轻一代。
年轻消费者有强烈的购车意愿,有年轻人的小小虚荣心,也有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但经济实力有限,很多人买车还需要父辈的赞助,而更大的尺寸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况且现在10万元级别的小型SUV选择丰富,性能配置都也没有比紧凑型SUV差太远,最大的牺牲就是车内空间,而在没有养育下一代的负担之前仅仅是城市代步或者偶尔出游这是可以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买一辆小型SUV作为人生的第一辆车,既不失体面也在经济能力之内。
此外,由于SUV相比同级别轿车一般油耗更高,从使用成本上来说,体型和重量较小的小型SUV比起紧凑型SUV更具有优势,福特的翼博与翼虎兄弟就是一个好例子。
而且小型SUV可以搭载更小排量的发动机来保证动力性能而不会出现大尺寸SUV那样“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小身材停车也方便,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相对”优势,毕竟小型SUV基本上已经不能算做“真正”的SUV了,倒更接近于底盘高一些的小型车。
但是在宣传上,以合资品牌为代表的车企将自由、动感、时尚、年轻化等元素与小型SUV捆绑在了一起,并且牢牢地植入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中,这或许是小型SUV能够崛起的最大基础。
诱敌深入 自主品牌狙杀合资?
SUV是为数不多的自主品牌先发制人的细分市场,也是目前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向好的一块阵地,同时还承载着自主车企销量和品牌力双双向上走的重任。
而小型SUV领域,自主品牌更是占据了销量和市场份额上的巨大优势,瑞风S
3、长安CS35、哈弗H2等产品的销量和增长速度是合资品牌的小型SUV难以匹敌的。
在合资品牌占优的轿车市场,近年来中型车和紧凑型车占比呈现上升态势,而小型车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价格下降和汽车消费升级,曾经辉煌的A00级和A0级轿车已经日暮西山,被边缘化了。
如今中国车市整体进入了微增长,乘用车市场内部,轿车增速放缓,而SUV一枝独秀,这说明SUV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在鲸吞蚕食轿车的消费和发展空间。
显然,这种此消彼长对于自主车企提高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和口碑都更有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73.76万辆,同比增长15.2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86个百分点。
全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轿车和SUV榜单上,前者已难觅自主轿车的身影,而后者却是自主SUV的全面胜利,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能够提高,自主品牌SUV功不可没。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在中国车市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血战之中,自主车企也应当利用自身在SUV市场的优势,采取这种战略,也就是“避其主力、诱敌深入”。
某种意义上,自主品牌在小型SUV领域今天取得的领先就可以视为这种战略的应用。
自主品牌在SUV市场是先发制人,但小型SUV市场的日渐打开和节节高涨,也是靠着部分合资品牌的入局,以大力度的宣传和自身的品牌号召力为小型SUV洗去了廉价的感觉,打造了适合年轻消费者的刻板印象,而自主品牌则借着这种消费趋势顺杆而上,以快速的市场反应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在小型SUV领域摘取了更大的果实。
当然,这并不是说未来小型SUV就会成为SUV细分市场的主流,但在其受宠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的购车理念的日趋成熟,年轻一代对于品牌的迷信已经大为衰减,更多地依据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与自身的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做出选择。
这种市场环境的悄然改变,对于自主车企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车市整体微增长的新常态下,与合资品牌之间再没有腾挪避让的空间了。
当自主品牌在应对新形势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自身已有的优势所在,做好宏观战略的规划,摆脱人为刀俎的跟风和被动防御姿态,做好诱敌深入、伺机歼灭的准备。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