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做运动鞋品牌的调研,我在沿海某四线城市看到一个怪现象:大商场的品牌运动鞋专卖店里,顾客稀稀落落,而商场门口不远处售卖运动鞋的移动摊铺前,生意却好得多。摊铺上运动鞋品牌多样,大都是国际、国内的一线品牌,可价格比专卖店低很多。问其原因,老板直言不讳:
这些都是高仿货,别看便宜,质量和正品差不多!一句“差不多”,让摊贩吸引了更多顾客,却让被模仿产品背后的“匠人”很受伤。调研中我了解到,一双品牌运动鞋的设计、研发、生产,凝聚着几位甚至几十位匠人的心血。创新产品本应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和回报,却输给一双“差不多”的高仿产品。
有人说,一些企业不愿做匠人、创品牌,而更喜欢抄来抄去,是因为缺少创新精神。这恐怕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不缺工匠,也不缺创新精神。有些企业之所以心态浮躁,不愿踏踏实实搞创新,总爱抄袭模仿,走捷径、赚快钱,甚至弃实从虚,更多是市场环境的问题。
在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中,做匠人、搞创新、创品牌,生产出更多好产品,满足甚至创造新需求,从而获得更好回报,激励着匠人们继续努力。这本是市场功能的良性循环,现在却有些变了样:
一位创业的朋友诉苦说,创新冒风险也就罢了,还要花大把精力提防被“山寨”。在这样的环境下创品牌,太累!不妨说说德国品牌的崛起。提起德国制造,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一批优质品牌。然而,拥有如此光环的德国制造,也曾经在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得过“便宜而拙劣”的差评。德国品牌何以华丽转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通过加强保护产权,实现了对匠人的有效激励。在德国,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非常不错,是“好品牌能有好回报”的有力注解。
匠人和品牌生长的最好沃土,就是一个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保护好知识产权,品牌创新才有底气。在我国不少行业,“一次违法被罚、换身行头继续”较普遍。必须重点整治市场秩序,让“差不多”的高仿品寸步难行,尤其不能让网络成为高仿品的法外之地,防止劣币挤占良币的市场空间。
惩劣的同时还需奖优,完善的标准有利于催生更多好匠人和好品牌。在美、德等国家,食品、化妆品、玩具、服装等行业标准齐全,不同档次的品牌分类清晰。再如日本市场上的大米,精米还是糙米、煮饭还是煲粥、一等品还是二等品,都有明确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标准完善了,各种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区分明显,优质品牌可以赢得更多“粉丝”,企业自然争先恐后地抓品牌。
好品牌不怕竞争,但需要在更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如此,才有利于精益求精的匠人更多涌现,让国产品牌在满足新消费的同时,完成自我升华。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