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BCM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新介绍,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成型的BCM标准规范。
尤其“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更是大大加强了BCM机制的建设,其他各国政府也日益重视,企服快车地区的BCM机制也逐渐建立。
相比之下,我国BCP(业务持续计划)和BCM还只是刚刚起步,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
BCM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让更多的行、企业了解灾难事故面临的风险,掌握亚洲及世界上先进的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的发展趋势,建立中国自己的BCM行业标准。
BCM专业委员会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用户加入进来,共同推进我国BCM行业标准的建立,迎接BCM时代的到来。
当然,在标准问题上,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据介绍,是否拥有应对灾难事件的BCP、是否引入有效的BCM机制,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机构与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英国,拥有行之有效的BCP计划,已成为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在美国,企业法对BCM的具体措施也有明确要;在亚洲的新加坡,已经拥有多个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标准流程和管理规范:
其金融局已经制定了业务持续管理的指导规范和管理标准,其标准管理机构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局(SPRING)也已经有了自己的BCP管理标准流程。“不变应万变”
“你BCM了吗?”也许不久,企业老总见面都会用这句话问候。
BCM即是以不变应万变。
世界各国的事实表明,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难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甚至可能随时崩溃。
根据权威统计数字,美国在近10年间遭遇过灾难事件的公司中,有55%的公司马上倒闭;因为数据丢失造成业务无法持续,另有29%的公司在两年之内倒闭,真正生存下来的公司仅占16%左右。
国际权威调查公司Gartner Group的数据也表明,在经历大型灾难事件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有2/5左右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接近1/3在两年内破产。
越来越多深受灾难事件影响的企业和机构已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更加有力的手段,借助更便捷的信息技术,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才能保护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
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那些及时引入BCP、BCM的企业和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事件面前处乱不惊、化险为夷,主要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先进的业务持续管理解决方案,有效保护其核心业务的持续运行。
时至今日,业务持续计划、业务持续管理已成为应对危机事件的国际通用规则。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