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运动员姓名被注册为商标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运动员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和商业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1.现象概述
- 郑钦文案例:2023年,郑钦文在参加巴黎奥运会之前,就已经注册了40多个商标,包括她的姓名、绰号和肖像。这一举动展示了她对自身知识产权的高度保护意识。
- 孙颖莎案例:2024年7月30日,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项目中夺冠后,孙颖莎的商标被抢注。早在2017年,就有人申请了3件孙颖莎商标,其中1件被驳回,另外2件在注册后被无效宣告。
2.法律背景
- 《商标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 中国奥委会声明:中国奥委会多次强调,未经运动员本人或未成年运动员监护人授权,不得以奥运健儿姓名恶意抢注商标。如有上述行为,应及时撤回和停止实施商标注册申请。
3.实际案例与处罚
- 全红婵案例: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14岁的全红婵因表现出色,其姓名被多家企业和个人抢注。截至2021年8月10日,共有17个“全红婵”商标申请,涉及多个类别。
- 汪顺案例:2021年8月2日,有人以个人名义申请了“汪顺”商标,8月5日一天内就有41个“汪顺”商标申请,均出自同一家公司。
- 处罚措施:2021年,深圳某知识产权公司因代理恶意申请“全红婵”商标被罚款7万元;
2022年,同安区一商标代理机构因代理恶意申请“泉红婵”商标被罚款1万元;
2022年,两家企业因代理申请“谷爱凌”和“EILEENGU”商标被罚款8万元。
4.影响与对策
- 对运动员的影响:姓名被抢注为商标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个人形象受损,商业利益受到侵害,甚至影响其后续的商业合作和发展。
- 维权措施:运动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提出异议、无效宣告等。
同时,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前注册相关商标,防止被他人抢注。
5.社会反响与建议
- 社会反响:这种抢注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运动员的不尊重。许多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 建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恶意抢注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同时,运动员本人和其团队也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商标注册网址:www.logo.xin
企服快车服务热线:158-2729-0669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