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莉花”被指侵权“奥利奥”,当事人朱女士表示:心累,不想折腾了。
2023年4月,朱女士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律师函,函内指出,“奥莉花”商标对知名饼干品牌“奥利奥”构成侵权,要求注销该商标,销毁所有相关物料,并停止侵权。
在朱女士看来,自己的甜品店已经经营近10年,而且自己名下的“奥莉花”商标也是经官方核准注册,怎么突然就侵权了?
我们来捋一捋这件事儿。按照朱女士的说法,2015年她选择创立甜品店,在确定店名时用了自己的英文名“Olivia”来命名,在中文音译“奥莉维娅”和“奥莉花”中,她最终选择更为简洁的“奥莉花”作为店名。
在朱女士的经营下,“奥莉花”甜品店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为了更好地保护品牌,朱女士着手规划品牌商标布局事宜。
知产信息显示,2017年,朱女士申请注册了“奥莉花”商标,随后陆续补充注册,截至2022年,成功增补了面包、马卡龙等类别,与店铺经营内容一致。
一封侵权律师函打破了朱女士平静的生活,为了还原事情真相,朱女士踏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
朱女士自2023年收到答辩通知后便寻求了专业人士的帮助,准备并提交了作品登记证书;商标注册列表;实际使用图片;产品销售证据;例证商标信息等证据,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了答辩。
近日,相关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公开,裁定书指出:争议商标与引证商标‘奥利奥’、‘OREO’、‘奥利奥OREO’在文字构成、呼叫、认读印象等方面相近,已构成近似商标”,宣告争议商标“奥莉花”无效及其项目类别无效。
得知裁定结果后,朱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已收到答辩意见驳回通知,裁定她的商标“奥莉花”无效。虽然可以去起诉,但这1年多时间除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外,各项维权费用已投入近10万元,感到心累,“不想再折腾了”。
就商标侵权而言,审查考量标准为两商标共存是否会引起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在前述裁定书中,提及了“易使相关公众认为存在某种关联,进而对商品来源引起混淆和误认”,哪怕是少部分人认为“奥莉花”VS“奥利奥”有混淆的可能性,店主对此也无可奈何。
不管是“碰瓷”还是“躺枪”,“奥莉花”VS“奥利奥”事件随着裁定书的公开及朱女士的放弃上诉已经告一段落。希望朱女士的经历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审查商标时多注意和提醒申请人规避侵权风险,对可能存在有侵权风险的“问题商标”不予通过,让商标申请人可以放心注册、使用商标,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