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为止的执行版本是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名称和内容相较以前版本有所改变。
ISO 13485:2016 Medical device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regulatory purposes(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是2017年11月为止的现行版本。
ISO13485:2003标准的全称是《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Medical device-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regulatory)。
该标准由SCA/TC22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是以ISO9001:
2000为基础的独立标准。标准规定了对相关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但并不是ISO9001标准在医疗器械行业中的实施指南。
该标准自1996年发布以来,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实施和应用,新版ISO13485标准于2003年7月3日正式发布。
与ISO9001:2000标准不同,ISO13485:2003是适用于法规环境下的管理标准:
从名称上即明确是用于法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疗器械在国际上不仅只是一般的上市商品在商业环境中运行,它还要受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监督管理,如美国的FDA、欧盟的MDD(欧盟医疗器械指令)、中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因此,该标准必须受法律约束,在法规环境下运行,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要求在医疗器械产品实现全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
所以除了专用要求外,可以说ISO13485实际上是医疗器械法规环境下的ISO9001。
美国、加拿大和欧洲普遍以ISO 9001,、EN 46001或 ISO 13485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保证体系均以这些标准为基础。
医疗器械要进入北美,欧洲或亚洲不同国家的市场,应遵守相应的法规要求。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的特点,ISO13485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或要求有20多处,它们是:
1. 文件控制程序(4.2.3);
2. 记录控制程序(4.2.4);
3. 培训(6.2.2注);
4. 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环境(6.4);
5. 风险管理(7.1);
6. 产品要求(7.2.2);
7. 设计和开发程序(7.3.1);
8. 采购程序(7.4.1);
9.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1.1b)、(7.5.1.2.1)、(7.5.1.2.2)、(7.5.1.2.3);
10.计算机软件确认程序及灭菌过程确认程序(7.5.2.1);
11.产品标识程序(7.5.3.1);
12.可追溯性程序(7.5.3.2.1);
13.产品防护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7.5.5);
14.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7.6);
15.反馈系统程序(提供质量问题的早期报警,且能输入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8.2.1);
16.内部审核程序(8.2.2);
17.产品监视和测量程序(8.2.4.1);
18.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3)
19.返工作业指导书;数据分析程序(8.4);
20.忠告性通知发布和实施程序(8.5.1)
21.不良事件告知行政主管部门的程序(法规要求时)(8.5.1);
22.纠正措施程序(8.5.2);
23.预防措施程序(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