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认证组织普遍存在的误区是危险源辨识靠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或是找一份同类企业的危险源清单进行修补作为本企业的来使用。

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能真实反映本单位的危险源特色,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尾的荒唐情况。

如:有一家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现场察看生产线上配置有射源,而查看企业危险源清单却未列入;有一家建筑企业明明没有锅炉,可提供的危险源清单中却将锅炉爆炸列入;还有不少企业未对在本单位区域内的劳务供方、相关方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等等。

对策:

1、危险源辨识要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生产一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查隐患、找问题,不仅可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使广大员工通过辨识受到培训和教育,为下一步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2、

3、危险源辨识要围绕本企业、本单位的产品作业活动逐道工序进行辨识,以防遗漏。

同时,不仅要识别正常情况下、还要识别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的环境因素。

4、危险源辨识要克服“重安全、轻健康”的倾向,注意识别噪声、粉尘、烟气、辐射等给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

5、除本企业的外,危险源辨识时还要辨识在本企业控制区域内劳务供方、相关方和访问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6、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本企业实际采取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辨识、验证。

避免单企服快车法所造成的偏差。

对策:

1、

2、在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价时要始终结合本单位的管理目标、法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员工安全意识水平和过去是否发生过事故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和后果,从而客观的确定风险等级。

3、对评价出的危险源风险等级,由企业归口部门组织聘请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各方面专业人员、有经验的老工人共同进行二次评价、统一审定,以防偏差。

1、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应首先着眼于本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完善与健全。

策划时要针对辨识出的每一条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第一先查看本组织是否有制度、有规程,若没有就应制定制度或规程;第二若原来有制度、有规程,要进一步察看制度、规程是否完善、是否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是否能起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若不能就要修改制度或规程。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规程的逐条完善与健全,使大量危险源风险得以预防和控制,并为实施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2、对辨识、评价出的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进行控制措施策划时,要针对风险的具体情况和法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职责和权限、投入必要的资源、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法和进度安排,以确保通过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的按期完成达到预防和控制重大及以上危险源风险的发生。

3、对辨识、评价出的潜在突发性危险源风险如火灾、汛情、化学危险品泄漏、意外伤害等,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并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响应能力。

一旦风险发生确保得到有效控制。

club gents aroma y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