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逐步加强对公路养护的重视,公路养护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会计准确性,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当前社会环境下公路养护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公路养护财务管理与会计概述

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主要是指一级以下公路的护理工作。

公路养护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可见,加强公路养护财务管理和会计对公路养护具有重要意义[1]。

公路养护财务管理与会计是指各级公路失业单位对公路养护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控制。

开展公路养护财务管理,首先要明确公路养护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对象和方法。

在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要坚持公路养护的服务性质。

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提高公路养护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满足事业单位效益和效率的双重标准。

二、事业单位公路养护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中的弊端

(1)缺乏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我国事业单位公路养护工作中财务管理和会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情况。

就我国目前的公路养护方法而言,公路养护预算通常是按里程计算的。

这样,道路养护工人的收入就是由养护工作量决定的,这也使得公路条件较好的路段还有大量的养护资金,而路况较差的路段存在严重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这种资金和人力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容易诱发维护工程量造假,不利于公路养护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

可见,必须尽快调整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2)缺乏科学的公路养护财务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相关操作标准,事业单位公路养护中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和国有资产管理。

在公路养护财务管理过程中,各管理项目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直接导致部分财务管理部门无法有效发挥其管理职能。

此外,我国公路养护的财务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管理对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财务管理模式过于片面,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开展和实施。

(3)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一直缺乏行业内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开展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特别是公路施工成本的会计。

这种会计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不同?美国和美国之间有什么区别?此外,一些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完善。

因此,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基本监督失位、账目与实际工程不一致、会计数据失真等情况时有发生。